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钢琴作品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4年 第8期 179-180页
作者:周晓梅 臧学军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三百多年的钢琴发展史,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珍贵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在音乐形象、情感和内涵上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演奏者必须了解作者,理解作品,对钢琴作品进行高质量的艺术处理,同时还要拥有渊博的学识和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5年 第2期 145-147页
作者:侯丽娟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形象思维就是利用具象的事物将抽象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也是编导完成艺术构思的方式。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产物,舞蹈编导的过程就是首先对生活素材进行感知,并将其转化为概念,进而发展为形象,这种形象是实际生活与内心世界的融合,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地民间音乐文化初探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4年 第8期 225-226页
作者:依健 臧学军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西藏民间音乐是庞大的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只从原始时期藏地音乐文化的意识形态、藏地音乐与宗教的相互渗透、当代藏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三个方面对藏地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让更多藏民族音乐文化爱好者对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4年 第10期 169-170页
作者:张薇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本文分析了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并从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法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这对学习、创作和演奏王建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审美中的“以悲为美”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3年 第12期 61-62页
作者:吴旭东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以悲为美"是一种常见的音乐审美心理,这种音乐审美心理古今中外皆有,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下,占据了主流位置。本文从中、西两条历史脉络对"以悲为美"这种审美标准进行梳理,并从人的心理体验、历史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特质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1年 第8期 100-101页
作者:依健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二人转是当今广大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其艺术特质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同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三省地方文化的精髓。文章从二人转独有的艺术特质来探究二人转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喜爱二人转的广大民众对这门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转的审美描述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2年 第9期32卷 66-67页
作者:依健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二人转是当今广大群众熟悉并喜爱的戏曲艺术,二人转体现了东北老百姓的音乐情趣,其艺术所散发的“本色”美征服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本文从二人转艺术形态美来描述二人转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喜爱二人转的广大民众对这门土生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北二人转艺术多元文化论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1年 第7期31卷 103-104页
作者:依健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二人转是东北黑土地特有的戏曲艺术,它的艺术生命象田间的野草,顽强地扎根于民间,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文化。这种艺术的形成是建立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是多元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以音乐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角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欣赏中抒情性与想象性的体验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1年 第8期 80-81页
作者:周晓梅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及音乐欣赏中的想象性,提出了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想象性的方法、特点及应把握的条件,从而有利于音乐欣赏者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点哲学”视野下的钢琴教育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5年 第12期 223-224页
作者:周晓梅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圆点哲学以圆和点解释各种现象,诠释各种理论问题,成为哲学天地的一朵奇葩。钢琴艺术艺术世界的大圆中仅仅是一个点,而在钢琴理论、钢琴技能与技巧、钢琴教育等涉及钢琴理论和实践的各种问题中又是一个圆。本文运用圆点哲学理论,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