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分别测定不同土壤类型(红壤、水稻土、潮土)玉米、稻谷常规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并与《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17年第28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饲料企业更好地利用当地饲料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来自湖南省不同土壤类型的玉米DM、CP、EE、Ca和P含量均高于标准量;红壤稻谷DM、CP、Ca含量大于标准值,但EE、P含量分别比标准低0.09个百分点和0.10个百分点;水稻土稻谷的DM、CP、EE、Ca含量高于标准,但P含量低0.04个百分点;潮土稻谷DM、CP、Ca和P含量均大于标准,但EE含量低于标准值0.16个百分点;(2)水稻土玉米和潮土玉米Cu含量分别比标准值低0.05 mg/kg和1.66 mg/kg,红壤玉米Cu含量较标准值高0.34 mg/kg;3种土壤类型的玉米Fe、Zn、Mn、Se含量均高于标准值;3种土壤类型稻谷Cu、Fe、Zn、Mn、Se含量均高于标准值。从湖南省3种土壤类型采集的玉米、稻谷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与标准值之间存在差异,饲料企业在进行配方设计时,可以对微量元素配给进行适度调整。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猪消化代谢试验测定浓缩脱酚棉籽蛋白(CDCP)生长猪消化能,同时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5日龄、体重(38.80±2.60)kg的“杜×(长×大)”健康阉公猪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80%基础饲粮+20%CDCP),单笼饲养,采用交叉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消化能。然后选取(31±2)日龄、体重(10.00±0.60)kg的“杜×(长×大)”健康仔猪132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2组(对照组和CDCP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鱼粉用量为4%),CDCP组饲喂试验饲粮(利用CDCP完全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鱼粉),2种饲粮消化能和回肠标准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均满足或超过NRC(2012)仔猪营养需要。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生长猪对CDCP的能量表观消化率为86.64%,消化能为15.61 MJ/kg。2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率和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CDCP组的能量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CDCP生长猪消化能为15.61 MJ/kg。在消化能和回肠标准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满足或超过NRC(2012)条件下,CDCP替代饲粮中鱼粉不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及培养物对不同泌乳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胎次相近原则,将48头体重为(534±20)kg的泌乳期奶牛分为4组,每组12头,其中泌乳前期6头,泌乳中期6头。对照组(CG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3个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075%乐斯福酵母(LY组)、0.100%富硒酵母(SY组)以及0.075%乐斯福酵母和0.100%富硒酵母的混合物(LY+SY组)。试验总周期为45 d,其中包括10 d预饲期和35 d正式期。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和其他2个试验组,SY组均显著提高了产奶量(P0.05),SY组泌乳初期的饲料利用率显著低于LY组和LY+SY组,而在泌乳中期,不同处理对饲料利用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3)泌乳前期,奶牛血液中的淀粉酶(AMY)以CG组中的含量最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在泌乳中期,LY+SY组奶牛血液中AMY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而在泌乳中期,LY+SY组的IgG含量显著高于CG组和SY组(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和培养物对提高奶牛的免疫力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养殖业中奶牛的饲料配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意义。
摘要: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适配体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肽适体是可与靶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受制于筛选、合成以及纯化方法,肽适体的发展目前落后于核酸适配体,但是肽适体的高亲和力、强特异性、良好的生物亲和性等系列优越性,让肽适体具有巨大应用前景.肽适体的筛选获得可通过多种方式完成,除了传统的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核糖体展示等技术,新兴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子对接预测等技术更是加速了肽适体的发展.肽适体不仅可直接应用于临床医疗,还可设计成生物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精准营养、环境监测以及新型材料识别等领域.本文旨在对肽适体筛选及其应用做全面的梳理.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