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5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5年 第2期34卷 17-24页
作者:刘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新质生产力以低碳环保、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效率高的属性,具有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天然优势。新质生产力在赋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赋能主体失衡、赋能动力不足、赋能纽带弱化、赋能保障乏力等问题,需要做好生态人才培养的“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三重维度
收藏 引用
《品位·经典》2025年 第1期 34-37页
作者:郭佳珠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红色文化蕴含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深厚的人民情感,它引导广大青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精准阐释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有助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加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在网络空间中的霸权主义透视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4期43卷 118-121页
作者:陈睿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美国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优势持续扩张,网络成为美国实施霸权主义目的的工具之一。在政治层面,美国利用网络肆意侵犯他国政治主权,将本国政治权力在网络空间进行全球扩张。在经济层面,美国及其跨国公司控制着信息生产方式与信息通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列宁开创党内民主“伟大时代”的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收藏 引用
《求索》2017年 第7期 54-59页
作者:周仲秋 严向远 谢榭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列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卓越领导者。作为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开拓者,列宁是一个彻底的党内民主论者。他通过规范俄共党内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制度框架、构建中央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设计中央集体领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毛泽东创立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路径探析
收藏 引用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 第5期 60-64页
作者:方小年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创立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说中国话。其路径主要有:一是与人民群众创造的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想文化路径;二是与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三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问题与逻辑进路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 第6期 45-52页
作者:张润泽 胡交斌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81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两者有效衔接,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局;事关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大中小学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构建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法》2024年 第3期44卷 69-74,83页
作者:焦晓云 代红艳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81 
大中小学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包括目标衔接机制、内容整合机制、教师联动机制、制度协同机制、效果评价机制等机制链条,协同机制主要通过协同差异测评、协同事项沟通、协同要素整合和协同成效反馈等发挥作用,体现的是协同的实施、运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政策发展特征探析
收藏 引用
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 第2期 75-82页
作者:黄艳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8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办好想政治理论课,党和政府制定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文件。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发展是一个新政策不断产生、发展和替代旧政策,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和基本定型的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想教育研究》2010年 第2期 50-53页
作者:方小年 曹根记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借鉴价值。从语言形式来说,具有语言风格中国化、语言表述大众化、语言宣传富有亲和力特点。从语言特点来说,其语言具有表达的通俗性、比喻的形象性、宣传的普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跟跑并行领跑依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从0到1”需要慎慎行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11期32卷 57-68页
作者:安维复 陈敏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81 
“从0到1”的原始创新值得追求但需要慎慎行,“从1到100”的渐进式创新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公众不加限定地强调“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可能误导政策维或干扰研发活动。本文所要理证的是,让公众正确处理渐进式创新与原始创新的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