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背景:近年来虽然有用不同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异种骨及各种组织工程材料骨问世,但临床上对颌骨缺损后骨量不足的治疗仍然没有较理想的解决方法。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较大下颌骨缺损及伴牙脱位的下颌骨缺损后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6-03/07在浙江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Bio-oss骨代材料与自体骨骨粉混合的比例为1∶1,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冻干粉溶于自体新鲜血液的比例为0.25mg∶1mL。将骨粉混合物用含人骨形成蛋白的血液湿润,以容易粘到药匙上方便塑形为度。方法: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mm×6mm×5mm连续性骨缺损,随机选取一侧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该侧作为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组。另一侧缺损直接拉拢缝合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为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及再植牙组,在一侧下颌骨下缘上方造成15mm×6mm×8mm的骨缺损伴牙脱位,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并将脱位牙齿再植于原处。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植入材料部位和材料结合情况及有无成骨、再植牙松动等。X射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下颌骨缺损处形成一较原截骨范围略小的骨缺损,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组下颌骨缺损区基本由新生骨组成,X射线观察骨缺损区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组织学观察骨植入物基本形成板状骨,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及再植牙组动物自体再植牙有17只无明显松动,X射线观察有13只根尖无透射区,组织学观察有13只出现替代性吸收。结论:该种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较大下颌骨缺损效果良好,在其上自体牙再植近期效果尚可。
摘要:目的:通过对单侧肋骨移植术后种植体植入的下颌骨进行几何模拟和有限元分析,评价其生物力学情况以指导,此类颌骨的种植修复。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下颌骨缺损肋骨修复的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结合修复需要,利用计算机模拟种植部位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价该种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该患者下颌骨肋骨移植术后可进行种植修复,种植后应力集中于35近中区域,可垂直肋骨植入,后期需进一步制作赝复体,调整咬合关系。结论:可通过术前CT图像处理技术及生物力学分析,设计种植体位置和角度,后期制作赝复体、调,减少应力,提高肋骨移植术后下颌骨种植修复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摘要:为研制具有良好骨结合特性的多根牙种植体表面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优化设计一种三维连通多孔结构,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术实现了钛金属多根牙种植体及其表面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制造。采用市售可吸收介质喷砂(RBM)表面处理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在18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胫骨上做同体对照植入实验,并分别于术后4、8、12周获取种植体-骨组织标本。通过微CT扫描标本,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V/TV值;同时制作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4周时可见实验组的BV/TV已高于对照组,12周时BV/T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值达到47.83%。由拟合的曲线可见实验组的新增骨量在12周后的增长趋势强于对照组。硬组织切片观察发现,4周时骨组织开始长入至种植体表面孔隙中,8周时双根分叉区域内可以观察到骨组织。同期对照可见新增骨组织的致密性也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SLM3D打印技术加工的、表面具有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多根牙种植体成骨效能优于市售RBM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设计并制造一种表面具有多孔连通结构的多根牙种植体(MRI),并评价其骨结合能力。方法 :以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造的多根牙种植体(MRI)作为实验组,用市售可吸收介质喷砂表面处理(RBM)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到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胫骨近心端和股骨的远心端。12周后通过显微CT扫描、硬组织切片、推出实验和抗扭转实验评价骨结合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显微CT测量发现,MRI组的骨体积密度始终高于RBM组,并且MRI组的骨体积密度最后达到48.41%的峰值。组织学分析显示,MRI组的周围骨结合优于RBM组。硬组织切片显示,4周时新生骨组织开始长入种植体表面孔隙结构中,8周时新生骨组织长入双根分叉区域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MRI组的推出力从294.7 N增加到446.5 N,平均最大扭力从81.2 N提高到289.6 N;而RBM组的平均最大扭力仅从34.8 N提高到87.8 N。结论 :SLM技术制造的具有多孔连通表面结构的MRI,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性能评估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骨结合性能,可改善种植体的成骨性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