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模糊修辞及其美学效应
收藏 引用
外语外语教学》2001年 第5期 28-30页
作者:陈意德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100 
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有多种构成手段,借助这些构成手段给人们提供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并产生出模糊艺术中的含蓄美、朦胧美、色彩美、和谐美等内蕴丰富、韵味绵长的美学效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取消“前在性”——“陌生化”命意解读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 第2期25卷 44-50,171页
作者:杨向荣 熊沐清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 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 
“陌生化”原则通过对日常语言及前在的文学语言和文本经验实施偏离与违背 ,从而创造出一种与前在经验不同的符号经验 ,由此而创造出一种艺术的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语言学与外语教学CAI软件的设计(六)
收藏 引用
外语电化教学》2000年 第4期 59-63页
作者:何高大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100 
语言学理论贯穿于整个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过程之中。语言学是教学大纲制订、教材设计的依据。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资源和背景。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最优化的技术保证。CAI外语教学软件的设计应当以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外语教学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晶宫、梦境与现实──论《洛丽塔》的表现艺术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1999年 第2期24卷 24-27页
作者:肖谊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 
纳博科夫通过象征、讽喻、暗指及多语种的表现手法营造了《洛丽塔》这一座艺术的水晶宫,通过记忆的艺术、想象的力量及死亡的主题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梦境,而其最终旨归是为了更加真实地揭露现实。纳博科夫高超的表现艺术开创了美国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凡中的震撼——解读杰妮·安妮·菲利浦斯的《机器梦》
收藏 引用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 第4期7卷 53-56页
作者:曾艳钰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 
杰妮·安妮·菲利浦斯(Jayne Anne Philips)是美国当代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于1952年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分别在西弗吉尼亚大学和爱荷华大学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她于1979年推出短篇小说集《黑色车票》(Black Tickets),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英汉拟人修辞格的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 第4期8卷 107-108,130页
作者:王先育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100 
从英汉两种语言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拟人修辞格的运用、作用及其与其他修辞格的联用等方面,阐述此种修辞格是知何加强、修饰和美化语言,增强其抒情描绘的艺术感染力及其表达效果,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序倒错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的独特意义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 第6期25卷 14-16,21页
作者:余民顺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201 
《喧哗与骚动》艺术表现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是令人惊叹的。时序倒错手法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手法之一。时序倒错手法在该小说中的独特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时序倒错手法是确保《喧哗与骚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
收藏 引用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 第2期8卷 27-30页
作者:陈意德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100 
模糊修辞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研究的对象是交际过程中的模糊言语问题。模糊修辞有丰富的构成手段 ,模糊修辞利用这些手段在言语交际中发挥多方面的、独特的语用功能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塞林格的语言——评《麦田里的守望者》
收藏 引用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3期1卷 50-51页
作者:杨小平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201 
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性作品,它反映了塞林格对语言的驾御能力.通过对霍尔顸式语言的塑造以及对象征性语言的运用,塞林格成功地赋予了作品极强的文学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哈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新质
收藏 引用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6期24卷 111-113页
作者:彭华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20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当现代主义在英国刚刚萌芽时 ,托马斯·哈代敏锐地感到现代主义的特点———思想的深刻性和形式的新颖性 ,这从哈诗的思想内涵、语言特色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