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通过对19个砂土试样实施的疏排水渗透和沉降均匀设计试验,得出:渗透系数与有效应力之间呈现指数型的衰减变化规律;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模量与水压降呈正相关关系,有效应力越大,压缩模量越大.用大分层和小分层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疏排水沉降的差分格式所编写的程序计算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很高的拟合程度,该方法用于疏排水沉降量的计算是可靠的;理论公式应用于疏排水沉降量的计算将导致疏排水初期计算结果偏小,疏排水后期计算结果偏大.
摘要: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对 2 7Si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 (830~ 930 )℃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短 ,2 7SiMn钢强硬性越高 ,零保温淬火后强硬性最高。
摘要: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零保温条件下淬火和回火温度对27SiMn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实验表明,27SiMn钢零保温淬火后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900℃零保温淬火,强度、硬度超过880℃常规淬火,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
摘要:运用模糊理论对采煤机螺旋滚筒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选择螺旋滚筒装煤生产率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确定了设计变量。通过选取煤壁破碎模式、滚筒工作转速、叶片螺旋升角等作为约束条件,讨论了其隶属函数。运用最优化水平截集法将采煤机滚筒结构参数的模糊优化问题转化为非模糊优化问题,建立了非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再按普通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求解,使滚筒参数的设计结果更能符合工作实际,从而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炮采工作面装煤的现状,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炮采工作面攉煤机,对实现炮采工作面装煤机械化有促进作用。并论述了该机的工作原理,推导了装煤能力和装煤率以及刮板的运行阻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摘要:以圆环链专用钢20MnV为对象,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零保温条件下,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20MnV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淬火温度920+10℃、回火温度460+20℃的零保温热处理新工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摘要:本文对超声曲面研磨研具的声学系统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了曲面研具的振动机理 ,并对Al2 O3工程陶瓷进行了超声振动研磨的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 1)所设计的曲面振动研具本身的固有频率f =2 2 0 78kHz。( 2 )将振动研磨声学系统中的变幅杆和曲面研具等效为两弱耦合振子 ,当不考虑阻尼时 ,研具局部共振 ,变幅杆与研具联接处为一位移节点。 ( 3 )在空载加超声的试验条件下 ,研具的振动频率为 2 1 3 12 5kHz时 ,比较接近其固有频率为2 0 0 78kHz ,此时研具局部共振 。
摘要:螺旋滚筒是滚筒采煤机的工作机构,它兼有截煤和装煤的功能。将模糊理论应用于采煤机螺旋滚筒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能充分考虑影响截割比能耗的各种因素的模糊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设计变量和选取约束条件及其隶属函数,并进行求解,使滚筒参数的设计结果更能符合工作实际,从而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
摘要:对超声珩磨传声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 ,结合实验中油石发生横向断裂的现象 ,对挠性杆 油石座振动子系统进行了全新简化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挠性杆 油石座振动子系统为例 ,阐述了局部共振原理及设计方法 .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 ,局部共振原理设计方法的提出 ,为设计超声珩磨声学系统提供了
摘要:通过对超声振动钻削系统的理论分析 ,给出了不同的纵向振动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公式 ,分析了面积系数与谐振长度、位移节点、极大值点、放大系数和形状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实例分析了几种变幅杆的不同点 ,并指出设计超声振动钻削声学系统时推荐采用复合变幅杆。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