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早稻田大学所藏久保天随汉诗集评析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 第1期 104-108,92页
作者:刘丽华 綦中明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 
久保天随是近代日本汉学家、汉诗人,是历经明治、大正、昭和的三代诗翁。他才学宏富,历涉诸子百家,长于诗,生平诗作二万余首。早稻田大学所藏其《秋碧吟卢诗钞》《赞州游草》《关西游草》《续关西游草》等汉诗集作为其代表性的作品,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话剧社团为平台构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收藏 引用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 第7期 32-34页
作者:施新佳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香雪海话剧社是一个精品学生社团,它通过转变培养理念,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高;设计培养方案,追求专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的高度契合;完善保障机制,注重教育环境与制度规章的优化,思索着如何将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相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转与长白山文化传播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 第1期34卷 84-88页
作者:刘晓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二人转是长白山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也是长白山文化中生动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反映东北乡土生活和区域文化的鲜活样态,二人转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它的平民化、大众化艺术格调,具有东北地域文化色彩,并具有雅俗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严整的诗史格局与纯正的现代品格——论张新颖编《中国新诗:1916—2000》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 第8期38卷 154-158页
作者:曲竟玮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张新颖编《中国新诗:1916—2000》具有浓厚的"史的意味"与严整的"史的格局",对诗派内部的构成、艺术探索的溯源都有所关照,尤其突出地下诗歌的地位,呈现了一部充满艺术创造精神的新诗史。编者在坚持个性、排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艺”对苏联文学的接受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4期30卷 7-13页
作者:施新佳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鲁艺"与苏联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建院宗旨和战时语境使它在诞生之初就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诉诸于日常教学、文艺创作活动,就是配合党的工作需要,接受和发展苏联的功利主义文学理论。相似的战时语境与思想立场,建设无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法利夫人》与《简·爱》的女性形象书写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品位·经典》2020年 第10期 6-7页
作者:赵晗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包法利夫人》和《简·爱》分别是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和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分别塑造了爱玛和简·爱这两个命运结局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但二人都是当时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同时都寄予作家的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杨利民剧作的戏剧冲突
收藏 引用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 第5期16卷 132-134页
作者:刘婷婷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大庆油田的工人剧作家杨利民,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黑龙江本土作家,他以黑土地和石油为关注对象,建构属于自己的戏剧艺术。在杨利民的戏剧中,其着重展示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并充分表现出了死亡这一现象对于冲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析萧红作品中超越苦难的审美意蕴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3期 38-39页
作者:金姝媛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萧红的作品有一种浓重的悲剧意识,这是作家缺失性体验的艺术结晶。这种咀嚼苦难并超越苦难的心灵感悟构成了她作品凄婉、苍凉的美学意蕴,也体现出作家独特的人生感悟,即对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重新界定和张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洛丽塔》的悲剧美学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 第2期27卷 8-10页
作者:卢艳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悲剧色彩极其浓厚的作品,这部作品中充斥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悲观与绝望,这种悲剧性主要体现在男主人公亨伯特所追求的理想与美好的幻灭,在于亨伯特所搭建的自我天堂的轰塌,除此之外其他人物也从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可救赎的救赎——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31卷 139-140页
作者:邵文硕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叔本华对于人的生死的理解进一步阐明了欲望的循环结构,揭示了生存在意志和表象所构成的世界中的人的不可救赎;另一方面叔本华并没有放弃人类自身的救赎,那就是个体走出欲望的网罗,走向艺术的境界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