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基于温州某市政工程,针对上下层交叉施工以典型施工设计断面开展路堤堆载对高速桥梁基础影响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数值模拟中考虑分层堆载及桩基与承台间连接方式的影响并对群桩中不同位置桩基础进行内力变形对比分析。计算分析得出:近角桩内力变形水平较大;路堤堆载过程中桩基负摩阻力分布在40 m左右;不考虑变形控制时桩基与承台弱连接能有效降低桩基由路堤堆载产生的内力;桩基混凝土7 d内土体固结沉降对桩基沉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于该工程典型截面优化施工方法是预先进行路堤施工堆载2个月以后再进行上层高速桥梁桩基施工。
摘要:互通式立交在方案布置时,需要着重考虑与周边建设条件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方案论证。本文以温州市诸永高速公路延伸线增设温州北站互通为例,分析了互通方案布设所受的限制控制因素,提出了T型互通+分离式桥梁、T型互通+叠层匝道桥梁和左转迂回式匝道+整体式桥梁等方案做比选,最终确定采用T型互通+叠层匝道桥梁方案做为推荐方案。该方案为条件受限下互通选型和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摘要:近年来一级干线公路与地方道路菱形立交的情况越来越多,常规设计中往往对菱形立交桥下平交口行驶轨迹分析不到位,主线跨线桥布置多考虑被交路的建筑限界要求而忽略了转弯行驶的需要,导致设计缺陷。模拟对向左转弯车辆临界相切轨迹,得到中央分隔带宽度、两对向左转车道停止线之间的净距和转弯半径关系方程。计算分析表明:满足左转通行要求的轨迹曲线半径及跨线桥梁跨径由中分带宽度B、道路夹角α来确定。桥下十字型平面交叉口设计需先行计算对向左转弯车辆切点间最小净距L,据此合理确定上部桥梁跨径,如此才可保证桥下平交口的安全运行。
摘要:某市市政道路工程多次发生区域滑坡事故,分析结果认为是工程西侧的不平衡堆载导致桩基发生了侧向位移。再加上该地区淤泥质软土层较深,承载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滑坡事故。为了研究硬壳层在软土地基中的作用和不同加固方式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硬壳层可有效减少土体的位移;在降雨入渗的影响下,硬壳层作用会大幅降低;在软土层中嵌入竹节桩,可有效减少土体的位移。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