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甘肃政法学院 人文学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收藏 引用
《鄂州大学学报》2013年 第6期20卷 42-43页
作者:岳鹏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内涵,提出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借鉴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交际法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 第2期 106-108页
作者:安杰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为了适应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出发点和目的。过去 ,交际法被认为只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课 ,但实践证明 ,通过认真设计教案 ,精心组织教学 ,交际法同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企业形象塑造探析
收藏 引用
《科技信息》2013年 第35期 266-,281页
作者:孔惠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获利的法宝。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自身形象这一无形资产的投入。但是,我国企业在形象塑造过程中,由于管理体系缺失、宣传与营销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完善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若干意见
收藏 引用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第2期 84-86页
作者:严文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有组织犯罪,该犯罪具有犯罪活动的组织性、犯罪目的的特定性、犯罪活动的腐蚀性、犯罪行为的破坏性等特征,社会危害性极大。我国1997年刑法首次对其进行规定,使反“黑”终于有法可依。然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移动阅读模式下新闻编辑的教学改革实践
收藏 引用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 第1期17卷 49-51页
作者:郝香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化编辑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2014级新闻班的新闻编辑课程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编辑教学与交流",分别从菜单设计、内容推送、教学运用和教学反思四大方面对移动化编辑教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突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收藏 引用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 第2期 86-88页
作者:岳鹏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本文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谈起,提出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讲授方面缺乏对学生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已暴露出令人担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翻转课堂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以甘肃政法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
收藏 引用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1期14卷 61-64页
作者:王飞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00070 
网络课程学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单纯的网络学习并不是最佳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融合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在国外开始开发应用。处于改革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并融入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18年 第13期 167-168页
作者:席洋 马亚伟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满足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必备条件。本研究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实证观摩,旨在为大学英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情体物,婉而多讽——罗隐诗歌的讽喻艺术探究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16年 第30期 1-2页
作者:宗晓丽 安一方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兰州一中甘肃兰州730000 
罗隐诗歌多讽喻,故其讽喻艺术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通过与白居易诗歌讽谕艺术的对比分析,认为罗隐诗歌的讽谕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既委婉含蓄意味隽永,又辛辣明快犀利尖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悠悠牧草地 灼灼裕固情——谈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的小说创作
收藏 引用
《河西学院学报》2015年 第6期31卷 50-56页
作者:杨若蕙 王锐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的小说具有典型的草原文化特质,既以炽烈深切的情怀生动展现了个性鲜明的民族风情,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诗性追寻,更为经历现代转型而陷入文化式微的民族未来给予深深忧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