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于戏曲“破圈”现象的思考——戏曲当代生存空间观察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4年 第6期 53-70页
作者:王馗 沈勇 胡薇 周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现象级”的人物、事件和作品是戏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风向标,有的展示着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有的则凸显社会、市场的时尚效应,最终回应着观众的审美和关切。说到底,“现象”并不是戏曲能够跨界或“破圈”的必然要素,但一定是戏曲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女性成长史的诗意书写——读严英秀长篇小说《狂流》
收藏 引用
《西部文艺研究》2023年 第4期 49-54页
作者:贺兴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甘肃作家严英秀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狂流》以何果儿为中心人物,以何果儿的生活、学习、工作及成长经历为主要叙事线索,精心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女性人物的成长历程,细致深入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年甘肃戏曲现代戏创作观察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0年 第6期 70-75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甘肃近年戏剧创作在低位运行,精品难觅,佳作难寻,首要问题是缺少优秀剧本。事实上,造成戏剧创作乏力的源头往往都可归咎于剧本,这已成为常识。但如同看病,辨症易,归因难,只有通过对现象的集中观察与梳理,才能从"缺剧本"这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派有别 流有径——对戏曲流派若干问题的思考及以苏凤丽为样本的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 第5期 70-73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虽然艺术没有饱和一说,但从事的人越多,作品越多,想要有特色能够脱颖而出就越难,这也是艺术的规律。戏曲艺术的繁荣同样不仅体现在所宣称流派的数量上,更应体现在质量上。基于以上的分析,对流派应抱持这样的态度:一不急,二不等,三不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遵循中的冲撞——评电影《逃出绝命镇》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4期 70-75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逃出绝命镇》(《Get Out》)于2017年2月在美国上映,由好莱坞集编、导、演、制片于一身的全能青年导演乔丹·皮尔担任编导。这部影片虽然是乔丹·皮尔由电视剧转战大银幕的电影处女作,却获得了2018年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奏惊险、谱乱象的一只“手”——评电影《调音师》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9年 第3期 59-66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没有媒体宣传和新闻造势的喧嚣声浪,印度电影《调音师》于4月3日低调登陆中国院线。上映半月之后,它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豆瓣评分8.3(是同期所有上映影片中评分最高的),票房3亿(更是中国电影观众真金白银一张票一张票买出来的)。票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韵声声引人思——第八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述评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9年 第4期 8-10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第八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于2019年6月14日至6月27日在甘肃兰州举办,来自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11台剧目在兰州上演,万余名观众现场感受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检阅了五省区近年来剧目创作的成果。笔者观看了全部剧目,每天都能看到戏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避开“现实”陷阱 迈向“真实”大门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8年 第4期 6-8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18年4月,中国艺术报一篇《“明明是真人真事,怎么一演出来就假了?”》的专栏讨论在戏剧界引起较大反响,业内人士纷纷转发。转发即是表态。这一虽然被观众、评论者甚至创作者自已都觉察已久的问题终于被正视,对这种现象的反感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站在何处望“草原”——简评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草原”意象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7年 第11期 59-62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15年,有两部电影引人注目,一部是著名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的《狼图腾》(以下简称《狼》),另一部是青年导演李睿瑁自编自导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以下简称《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调音师》的“手掌”:操控悬疑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19年 第3期 101-103页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没有媒体宣传和新闻造势的喧嚣声浪,印度电影《调音师》于4月3日低调登陆中国院线。上映半月之后,它以豆瓣评分8.3,票房3亿的优异表现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安静。《调音师》在137分钟的时长里用一只遒劲有力的大手牢牢攫取了观众的眼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