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分析肝片吸虫Legumain蛋白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及抗原性,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潜力。【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肝片吸虫(Fh)Leguma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Fh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中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将Legumain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中,将其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Transetta(DE3)中,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Legumain,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Fh Legumain基因cDNA全长1278 bp,编码42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的优势抗原表位主要集中在第73~103、115~137、254~308、319~337、360~375位;1~21位有信号肽,无跨膜区,为亲水性蛋白。【结论】经SDS-PAGE检测,重组Legumain蛋白分子量约为65 kDa,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Legumain可被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证明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小鼠免疫试验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摘要:为研究肝片吸虫Ftn-1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根据Gen Bank中已发表的Ftn-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肝片吸虫总RNA为模板,进行Ftn-1基因的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 MD19-T载体中,筛选出阳性克隆后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将Ftn-1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 ET-32a(+)中,将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 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Ftn-1,经SDS-PAGE检测后,进行Western blot和小鼠免疫试验,分析其抗原性。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肝片吸虫Ftn-1基因,其c DNA全长为477 bp,推测编码15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分子的抗原表位区主要集中在第33—57、83—87、113—146位,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经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Ftn-1分子质量约为33.5 ku,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Ftn-1可被肝片吸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证明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小鼠免疫试验证实,重组蛋白Ftn-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摘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是影响毛囊周期性活动及毛发生长的重要生长因子。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n系统靶向编辑绵羊成纤维细胞中FGF5基因。首先利用Gibson Assembly法将U6启动子引导表达单导向RNA(sgRNA)的原件构建至pX461质粒中,获得pX461-U6质粒;再将设计并合成好的1对靶向FGF5基因第3外显子的sgRNA及其互补链,经退火连接形成sgRNA-sg1和sgRNA-sg2双链后,分别克隆至带有BbsⅠ和BsaⅠ黏性末端的pX461-U6质粒。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X461-U6-sg1+sg2经测序鉴定后,以电转染的方式转入绵羊成纤维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经T7E1酶切检测分析表明,成功获得1对具有靶向效果的sgRNA,PCR扩增的FGF5基因片段经TA克隆后进行测序鉴定,结果sgRNA-sg1+sg2在靶位点的打靶效率为100%;缺失的核苷酸数从10到64个不等;基于预测的3D模型和RT-PCR结果显示,FGF5基因的突变将会影响FGF5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导致FGF5蛋白失去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构建了可以在同一载体中同时表达2条sgRNA和Cas9n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瞬时转染至绵羊成纤维细胞后,成功获得了高效靶向绵羊FGF5基因的sgRNA位点,为精确和高效的靶向基因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研究旨在筛选发酵香菇菌糠的最佳菌酶复合制剂。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16个不同的菌酶复合制剂加入香菇菌糠中,筛选植物乳杆菌、黑曲霉、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菌酶制剂。发酵30 d后,通过对发酵产物感官指标评定、pH值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显示,经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的香菇菌糠感官指标得分均属于尚好及以上,pH值较原料明显降低,营养成分有所改善。筛选出4个最佳菌酶复合制剂:布氏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黑曲霉+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布氏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布氏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黑曲霉+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布氏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研究表明,菌酶复合制剂能够改善香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品质,提升菌糠的利用价值。
摘要: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DV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对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CDVLP)核蛋白(N)和融合蛋白(F)两种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VLP株N蛋白基因全长1571bp,预测编码523个氨基酸;F蛋白基因全长1989bp,预测编码662个氨基酸,F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5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聚类分析提示,CDVLP株是一株与CDV强毒株亲源关系很近的毒株。用DNAstar软件对CDVLP株和Onderstepoort弱毒株N蛋白和F蛋白进行了疏水性及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抗原表位差异提示CDVLP毒株N和F蛋白的免疫原性可能要优于Onderstepoort弱毒株。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CDVLP株的N和F蛋白基因更适合作为构建基因疫苗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目的基因。
摘要:寄生虫病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影响,人畜共患寄生虫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并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寄生虫存在很多形式的免疫逃避机制,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未达到理想的预防寄生虫病的效果,很多研究表明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在宿主内表达外源蛋白来提供保护性免疫。DNA疫苗与其他亚单位疫苗不同的是,免疫原由摄取抗原编码DNA的细胞在宿主内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能进行抗原加工、修饰并递呈到宿主的免疫系统中,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方式。笔者就DNA疫苗免疫机制、设计原则、免疫途径、优缺点及近几年寄生虫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DNA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犬瘟热病毒(CDV)RT-nested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CDV弱毒株Onderstepoort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套式引物,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扩增出CDV NP基因片段,但从RNA病毒狂犬病病毒(RV)、DNA病毒犬细小病毒(CPV)以及正常Vero细胞中均未扩增出该条带。敏感性试验表明,RT-PCR可以扩增10-3稀释度的病毒RNA,而建立的RT-nested PCR可以扩增10-6稀释度的病毒RNA,后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前者。重复性实验表明,不同情况下的3次重复实验,结果相同。用RT-nested PCR对石河子地区疑似感染CDV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RT-nested PCR不仅能有效的检测CDV感染,而且能够检测不同组织的样品。【结论】建立的RT-nested 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动物CDV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为了分析绵羊肺炎支原体(MO)膜蛋白p56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以MO新疆流行株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56抗原集中区段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测序,进一步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pET-28a(+)-p56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对重组菌进行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4 kD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p56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发MO检测用抗原奠定了前期基础。
摘要:根据GenBank报道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MO XJ)溶血素TlyC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并与其他支原体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该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TlyC基因全长为1 239bp,编码426个氨基酸,其中第1-23位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编码区含有跨膜结构域和CBS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系统发生分析表明,MO与猪肺炎支原体232株和絮状支原体的相应序列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种支原体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首次克隆了MOTlyC基因,为了解MOTlyC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摘要:为研究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3个不同水平的精粗饲料比5∶5、4∶6、3∶7,粗饲料选用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两者比例分别为1∶2、1∶1、2∶1,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按照压缩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水平下,精粗比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压缩型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著增加(P0.05);不同粗饲料组成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对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精粗比与粗饲料组成的交互作用对颗粒含容重和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