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88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铸像民族志——古滇青铜器呈现的历史现场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1期19卷 12-24页
作者:邓启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从视觉人类学角度,把古滇青铜器看做一种视觉性历史文献阅读。这些青铜器大多为祭器、礼器或包含较多社会文化信息的饰品。在铜鼓、贮贝器盖的铸像、刻纹及大量青铜扣饰上,以直观写实的具象性叙事形式,呈现了关于古代滇人及其他族群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苗族女性服饰传承与变迁的心理阐释——对黄平、镇宁及贞丰服饰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 第2期28卷 88-100页
作者:聂羽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苗族服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由于苗族祖先曾多次被迫迁徙,迁徙后的苗胞因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其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发生变迁,加之与周边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使迁入地的苗胞与原居地的苗胞在服饰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某大学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 第2期 35-40页
作者:梁宏 郑华 高久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基于某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状况,分析了培养过程各因素对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博士学位的攻读仍有11.28%的博士毕业生并不认为其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培养过程各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江悦城龙母庙的社会空间与仪式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4年 第3期 149-156,161-162页
作者:李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广州日报副刊部 
以庙宇为中心的仪式场合,有利于观察者明了在平常的生活场景下不易显露的社会关系。明清以来,广东德庆县西江边的悦城龙母庙空间格局与龙母诞期的崇祀仪式,实际上反映了西江水系网络下,不同群体间关系变迁的历史。透过龙母庙的空间与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与现代的互文性——长沙花鼓戏《书房调叔》表演形态分析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 第2期37卷 93-102页
作者:王凌丹 张应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推进,长沙花鼓戏亦走上了一条“非遗化”道路,在此过程中,传统与现代表现为一种“互文性”的碰撞、理解与对话,这其中必然存在一种相互“引用”“借鉴”“吸收”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时空维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企业社会工作促进青年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研究
收藏 引用
《青年探索》2018年 第3期 103-111页
作者:孙美琴 胡晓蒙 孙中伟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青年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就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和城市的竞争力,也影响着他们的城市融入程度。青年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是一个城市关联知识获得与运用的过程。通过对"Free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活历史”与工匠知识的建构——以景德镇民窑业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 第12期41卷 226-238,2页
作者: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艺术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国家重点基地江苏南京210096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 
学界虽然有不少研究传统手工业的成果,但有关一个地方的工匠知识与历史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将传统与现代连接起来的"活历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一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有认识论方面的价值。中国具有强大的手工业传统的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权”与“利”的力量:民营企业创始人传承意愿形成的核心因素
收藏 引用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 第6期 43-54页
作者:何晓斌 陈笑 成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文章研究了影响中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意愿的影响因素。这里的传承意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始人愿不愿意传承的问题;二是愿意传承的创始人倾向于传给子女还是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008年全国工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间、节庆与文化象征——中国多元民族节庆文化及其融合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4期46卷 109-116页
作者:谭佳英 邓启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61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学的时间研究范式逐渐形成,时间被视为形塑社会结构的重要维度,而节庆则成为时间标志的核心节点。不过,这一建构于静态封闭的部落社会的理论框架,难以适用于复杂社会中的时间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苗族社会文化传承中的教育学探讨——以贵州三都县盖赖村为例
收藏 引用
《教育文化论坛》2020年 第4期12卷 39-44页
作者:杨珂 吴小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文化传承与教育学所探讨的实为同一话题。以往对苗族社会中传承问题的研究大多注重其表面特征,而对这种特征的形成过程缺少追索。本文以盖赖苗寨的传承现状和当下的传承特点及传承人的亲身体验为案例,追问这种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