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水溶性罗丹明基Fe^(3+)荧光探针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有机化学2017年 第3期37卷 617-623页
作者:高勇 汪军 付妹 陈宏伟 方明章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 
通过引入亲水性羧基,设计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罗丹明基荧光探针T1,其结构通过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探针T1通过显著的荧光增强来识别Fe^(3+),并且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该探针水溶性良好,可以在DMF/Tris-HCl(V∶V=...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时机理论视域下的“物质聚集状态”教学设计分析
收藏 引用
化学教学》2014年 第8期 39-42页
作者:徐星玛 胡志刚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在教育时机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教育时机理论中的把握第一印象的时机、形成课堂高潮的时机、相机诱导的时机、布白的时机、关键期的教学时机、练习的时机、知识点转化与升华等各种相关时机,详细分析了“物质聚集状态”的教学设计中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探讨化学高效教学的策略
收藏 引用
化学教学》2014年 第6期 19-22页
作者:陈颖 胡志刚 李盼盼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因学生“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认知能力受限,如果学习任务总量过多,学习就会受阻.因此,化学教学须从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认知负荷结构达最优水平,以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氢月桂烯和二氢月桂烯醇饱和蒸汽压测定与关联
收藏 引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2年 第5期26卷 737-740页
作者:杨金杯 李术英 陈艳平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州350300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为了给二氢月桂烯醇精制工艺设计提供基础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法,利用Rose釜测定了二氢月桂烯在330.05~434.78 K和二氢月桂烯醇在373.55~468.65 K的饱和蒸汽压,并用Antoine方程和Riedel方程进行关联,得出相应方程的参数。结果表明Antoi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茂铁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收藏 引用
《含能材料》2011年 第1期19卷 19-22页
作者:高勇 柯成锋 李恒东 谢莉莉 袁耀锋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设计合成了三个含有极性基团的二茂铁氮杂环衍生物,通过1H NMR、FT-IR和质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TG)研究了在高氯酸铵(AP)中分别添加5%目标化合物后的热分解性能,发现添加二茂铁氮杂环衍生物后,AP的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学教学中的比较逻辑——“氢键的形成”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化学教学》2015年 第1期 46-48页
作者:王成秩 胡志刚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福州350007 
比较逻辑这一运用较为普遍的思维表现形式在化学教学设计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学生在对氢键的存在、形成、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的学习中运用比较逻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易于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促使知识顺利迁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贴近中学的无患子皂苷制备实验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2013年 第11期34卷 66-68页
作者:赵晨 胡志刚 吕玮浙江省丽水中学323000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福州350007 
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专题一第四单元中“常见洗涤剂”的知识为切入点,介绍天然表面活性剂——无患子皂苷及其工艺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简易的中学可行的实验操作方案,同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融入ST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连续进样一体式免拆卸的红外液体样品池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 第S1期36卷 193-194页
作者:郑荣珍 蔡开聪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设计了一种固定光程的可自动连续进样的一体式免拆卸红外液体样品池,可用于液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接触角小等以传统液膜法难以制样的液体样品,并采用微型蠕动泵对样品进行连续进样从而实现红外光谱的实时检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析化学教学时机的案例设计——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2017年 第12期 5-7页
作者:唐静 胡志刚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胡志刚教授在《教育时机论》中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科学地创设、捕捉、利用最佳时机,抓住学习的关键点,进行省时、高效的学习,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提出了四个阶段:时机的创设——捕捉——利用——转换。本文以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教育时机理论的教学设计分析——以“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2016年 第10期 1-3页
作者:赵秀娇 徐晓明 胡志刚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教育时机是什么?在《学记》中的解释为"当其可谓之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也就是说,教育教学要遵循"及时施教"的原则。根据福建师范大学胡志刚教授的教育时机论,其一般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即教育时机的创设-捕捉-利用-升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