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35 条 记 录,以下是161-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莎乐美》——王尔德戏剧的美学实验
收藏 引用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3期 46-49,53页
作者:邱皛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莎乐美》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独幕剧通过华丽的语言、神秘的意象和离奇的情节强调艺术的感官美、享乐主义和对刹那主义的追求。《莎乐美》是王尔德戏剧的美学实验,体现了作者诸多美学主张,同时它也包含了美学理想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童话园中的一朵奇葩——试论《Z小姐,那位黑肤淑女》的叙述手法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20-22页
作者:唐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安吉拉.卡特的《Z小姐,那位黑肤淑女》备受评论界的冷遇,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然而,这并非是一篇普通的艺术童话,其背离传统童话的叙述手法不仅彰显了作者与时俱进的形式革新精神,也折射出上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激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感的节奏:托马斯·格雷的诗歌韵律探索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4期 85-87页
作者:张清道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感伤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的诗作除了《墓园挽歌》被人们所珍视外,其它诗作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他的其它诗作也如《墓园挽歌》一样,在用词、意象、韵律等方面十分精采。本文分析他在韵律多样化、韵律与诗歌主题相锲合方面做出的许多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话语控制
收藏 引用
《教育与考试》2008年 第6期 90-94页
作者:毛浩然 张芳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论文从大量英语课例中精选课堂活动设计实例,总结活动设计原则和课堂话语控制策略,增强活动的多样性、有效性、真实性、互动性和全体性,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触类旁通,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
收藏 引用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8年 第4期 130-131页
作者:黄超夷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专门用途英语(ESP)以其广阔的应用面和强大的实用性,而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大趋势。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专门用途英语走到了如今比较成熟的第五阶段,即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之前,必然要进行需求分析。专门用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迷案背后的意义重构——浅谈格林小说《布赖顿棒糖》对侦探小说的戏仿
收藏 引用
《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 第10期32卷 85-87,112页
作者:廖文倩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布赖顿棒糖》沿用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写作套路,同时有意颠覆其内容模式,达到了既吸引普通读者又不失理念深度的双重效果。本文指出,《布赖顿棒糖》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既借用又颠覆其实是一种戏仿形式,主要体现为对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评薇拉·凯瑟的作品
收藏 引用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5期22卷 118-120页
作者:唐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薇拉·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 ,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薇拉·凯瑟早期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 ,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而且人类的奋斗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性的扭曲,家国的残梦——从《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离散情结
收藏 引用
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 第2期29卷 131-134,144页
作者:唐湘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作为一位典型的离散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成功创造了烙有鲜明美国社会和文化烙印的少女形象洛丽塔,以及处于诱惑和被诱两极深渊的个人主义者亨伯特。事实上,《洛丽塔》折射出的是作者流离家国导致的感性扭曲(而非审美扭曲),这是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模糊语言探究
收藏 引用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11卷 87-89页
作者:刘海燕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虽然模糊语言不如精确语言精确,但在很多场合下却有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模糊语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笔者在自己在教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峰并立,风光各异——惠特曼与狄金森比读
收藏 引用
《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 第2期23卷 95-97页
作者:谢汉昌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惠特曼和狄金森是美国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相同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两位诗人有着不少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诗作各具特色,大相径庭。他们犹如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学所生的龙凤双胞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