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中“话题”转化的原则与路径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2025年 第10期 33-36页
作者:鲍清源 鲍道宏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州350007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福州3500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两类学习形式,其中一类是围绕“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的跨学科学习。“话题”虽有利于增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它是一个日常用语,必须选择“话题”中某一事理进行探讨,将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5年 第1期 78-83页
作者:鲍国富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泉州市高中语文鲍国富名师工作室 晋江市中学教育教学学术委员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入,语文学科更加重视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实践中,主要存在教学评各环节结构松散、循证数据有限,难以实现常态应用的问题。对此,教师可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学说理教育:现状、要素与策略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20年 第4期 20-23页
作者:石修银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徐贲道:“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中,公共说理教育的准备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对小学五个年级的‘说理’有具体的要求。”[1]说理能力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中小学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项目式阅读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2024年 第1期 24-28页
作者:陈燕 周志平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350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落实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以红色经典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建构项目式阅读模型,能够为整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基于设计个案的分析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24年 第7期 15-18页
作者:鲍清源 鲍道宏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设计语文跨学科学习,是语文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设计活动应以语文课程方案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宗旨、要求为依据。本文基于一个设计案例,以语文学习产生的真实问题为起点,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加强语文综合实践的小学写作教学改进
收藏 引用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 第16期 60-64页
作者:何捷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对课程做了全新的设计,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出积极回应。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着眼四个改变:将百字日记视为最需坚持的日常练笔形式;读写共进,加强理解与表达的交融;重视任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PISA视角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练习系统探析
收藏 引用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 第19期 60-66页
作者:刘仁增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推进的PISA测评重视阅读的意义建构、社会功能、层级细化和个体参与。这种阅读素养观渗透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层递化、生活化、主体化、策略化及单元化设计中,可采取注重策略引领,发展阅读能力;推动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2016年 第40期24卷 48-50页
作者:鲍道宏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参加一次小学古诗词教学研讨会,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该教师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不俗,而且因是省级教研活动,看得出该教师也作了认真的准备。但若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文析法”“以法习文”:教读课和自读课的路径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22年 第3期 28-31,45页
作者:陈建源福建省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统编教材实施几年来,课型不分、定位不清、教法不明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用"以文析法""以法习文"作为教读课、自读课的课型区别和设计路径,代表教学的两种不同思维,体现方法的两种不同呈现,适应阅读的两个不同阶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式玩绎: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涵育
收藏 引用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 第6期 24-27页
作者:石修银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现实语文课堂,我们常发现语文味的缺失,无视文本而肆意联想、宣泄激情、高谈阔论的教师众多,甚至颇受“欢迎与认可”。身处如此“人文”课堂的学生不能从文本中获得艺术的渐染,获得核心素养的涵育,语文教育研究者深以为忧。审思叶圣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