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应用头皮扩张术治疗头皮缺损颅骨外露
收藏 引用
《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 第11期35卷 679-680页
作者: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作者应用头皮扩张术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创面。Ⅰ期扩张器植入切口可选择在正常头皮上。注水至额定容量。按每修得1cm2创面需4ml扩张器容量推算扩张器大小。Ⅱ期皮瓣转移时,去除坏死的颅骨外板,取出扩张器,转移皮瓣。本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颈胸部多源供血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 第1期33卷 57-59页
作者: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 柳大烈 刘建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作者应用颈胸部跨区供血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56例,取得满意效果。局部解剖和临床应用证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和胸肩峰动脉皮支三组血管间有广泛的吻合。由于这种吻合支存在,故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来修复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颞颊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年 第4期20卷 259-261页
作者:潘宝华 艾玉峰 鲁开化 郭树忠 夏炜 韩岩 马显杰 张琳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西安710032 
目的 探讨如何设计颞颊部的扩张皮瓣。方法 对 6 19例颞颊部的瘢痕、斑痣、血管瘤等皮肤病变切除后应用不同部位、不同转移方法的扩张皮瓣进行修复。额部以旋转皮瓣、面颊部以旋转及滑行皮瓣、颈部以易位皮瓣为主及胸部带蒂转移的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皮肤伸展术在创伤修复重建外科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年 第3期13卷 160-163页
作者:鲁开化 夏文森 杨力 郭树忠 韩岩 马显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目的观察验证皮肤伸展器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周黎安自行设计的针爪结合的皮肤伸展器,在皮肤缺损创缘行皮肤伸展术,治疗烧(创)伤肉芽创面、供皮瓣创面及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共34例。结果该装置使用时间为15~720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秃发的皮瓣设计:附56例报告
收藏 引用
《中华外科杂志》1989年 第9期27卷 558-560页
作者:艾玉峰 鲁开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作者采用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56例,其中修复秃发面积在120cm2以上者21例,最大面积320cm2,占头皮总面积的2/3。本组病例无一失败。作者对头皮扩张术常用的滑行推进、旋转、易位皮瓣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区供血的轴型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年 第2期18卷 91-93页
作者: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710032 
为给跨区供血的轴型皮瓣存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兔侧胸、腹部设计了1个包括胸外侧动脉和胸背动脉的皮瓣(11cm×15cm),并进行了美蓝染色实验、乳胶灌注实验、不同时期皮瓣内吻合支管径的测量、ECT照像定量观察皮瓣上各点的血流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6年 第1期32卷 75-78页
作者:丁健科 光君 郭树忠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西安710032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兴起的一项新兴制造技术,它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根据物体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模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等数据,通过将数据转换后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扩张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年 第3期31卷 165-167页
作者:马显杰 董立维 李杨 王璐 李威扬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西安710032 
目的 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上界不超过锁骨的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预扩张区域,将扩张器置入深筋膜下层进行预扩张.预扩张完成后,将颈部瘢痕全部或部分切除、松解挛缩,在扩张后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形美容术直视切口的设计与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年 第5期11卷 383-384页
作者:钟德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西安710032 
笔者借用双侧唇裂延长鼻小柱的切口加以改进,作为鼻部美容整形的直视切口,可据需要向上、旁、后、下进行鼻部和周围组织的广泛剥离,可以较好地显露鼻软骨与骨质,操作方便,适用性广,值得推荐。一、切口为原鼻小柱延长术切口。(图1)。V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机械应力作用体外细胞培养研究技术的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 第2期21卷 255-256页
作者:舒茂国 郭树忠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西安710032 
本文将机械牵拉研究模型的设计、功能、优缺点以及发展的历史综述如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