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采用Photoshop CS16.0软件(PS软件)辅助下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ASK)矫正术前截骨设计,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3月,对21例ASK患者行改良椎弓根闭合截骨术前,采用PS软件辅助设计截骨角度及范围。男16例,女5例;年龄23-50岁,平均34.2岁。后凸畸形节段:单纯胸段2例,胸腰段14例,单纯腰段5例。比较术前设计截骨角度及术后实际截骨角度;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颌眉角(chin brow-vertical angle,CBVA);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脊柱侧凸研究会-22项问卷(SRS-22)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症状1例;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5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ODI及SRS-2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计划截骨角度为(34.2±10.5)°,术后实际截骨角度为(33.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2)。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GK、SVA、PT、LL及CB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达理想范围;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无内固定失效及断裂,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通过PS软件术前辅助截骨设计,可精确恢复ASK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以及水平视角,有效避免矫正过度或矫正不足,获得较好疗效。
摘要:目的应用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快速成型技术,指导治疗完全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手术操作和脊柱稳定性重建,评价其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32例完全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7~56岁[(30.1±7.6)岁]。2010年10月前收治的15例采取常规后路骨折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常规手术组)。2010年10月后收治的17例则在术前行CT扫描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程度及椎弓根碎裂情况,并应用3D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相应模型。术前规划减压范围、置钉节段、进钉角度和长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行后路开放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数字辅助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植骨融合率等指标,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3.6±0.5)年]随访。常规手术组和数字辅助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4.0±38.5)min、(168.8±23.8)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2.0±114.5)ml、(420.0±94.6)ml(P〈0.05)。术前VAS常规手术组和数字辅助组分别为(7.8±10.57)分、(7.91±0.56)分(P〉0.05),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87±0.27)分、(1.67±0.22)分(P〈0.05)。常规手术组和数字辅助组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87%、94%(P〉0.05)。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快速成型技术可充分了解完全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程度、椎弓根碎裂情况,进而指导减压范围及置钉节段,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脱位复位程度、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术前数字化截骨设计和术中导航技术辅助矫正胸腰段骨折术后继发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 方法 2008年1至201 3年4月对34例胸腰段骨折术后继发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截骨(PSO)进行矫形,男18例,女16例;年龄17~ 44岁,平均26.5岁;其中11例采用传统技术进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无辅助组),23例联合应用术前Mimics软件设计截骨及术中导航技术辅助进行后凸矫形(辅助组).通过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局部后凸矫形率、cobb角、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评价疗效. 结果 与无辅助组比较,辅助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局部后凸矫形率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51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obb角、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末次随访的cobb角、VAS评分、ODI均优于无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脊柱固定节段均获坚强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胸腰段后凸畸形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消失. 结论 采用数字骨科技术,通过术前Mimics软件设计截骨区域、范围,术中采用三维导航按照预定手术方案进行精确截骨矫形,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有效提高复杂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
摘要: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olytis,AS)患者后凸畸形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脊柱截骨矫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如何设计截骨矫形的角度。近年来,骨盆参数的变化对脊柱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骨盆参数的改善也是AS患者脊柱截骨矫形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