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间的关联性,城市系统遭受的由气候变化引发的风险及影响尺度繁多且复杂。规划者需要了解并评估自然灾害对关联基础设施的潜在风险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制定应对这些影响的适应性规划策略。本文讨论了将社会和实体基础设施系统纳入适应性防灾减灾规划过程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性防灾减灾规划过程包括气候灾害评估、适应性规划目标确立、适应性战略制定及适应性政策实施。城市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广泛使用可辅助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复杂影响。为成功构建结合关联基础设施系统的适应性防灾减灾规划,需要解决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适应性规划的制度性问题,以及城市大数据的代表性存疑等问题。上述问题可通过多学科专家共同合作,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以及开发更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和更健全的数据检测方法解决。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