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美术学系"
864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边缘地带与艺术边缘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3年 第2期 95-98页
作者:张国荣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在“开发大西北”的历史性决策和行动中,西部艺术也成为一块被“开发”的领地。“西部”的概念,有着地域与文化上的双重含义。从地域范围看,历史上的西部是与东部平原相对的黄土高地。中国历史上的北方为畜牧地带,华北与之接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初期碑帖转换氛围中之沈尹默书艺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5卷 73-79页
作者:戴丽卿彰化师范大学美术学系 
民国初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降碑学帖学转换时,书法家沈尹默碑体作品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有关沈氏书法生平方面,笔者以"南沈北于"之说法建构当时书艺生态氛围。如民国初年雅集式的结社及展览机制的出现,烘托出沈氏书法风格论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存在”创造“虚无” 解读贾柯梅蒂的艺术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9卷 58-64页
作者:胡莺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瑞士雕塑家,也是画家的阿尔伯特·贾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年),一直被认为是20世纪末最与众不同的艺术家之一,这不仅是对他著名的雕塑而言,也是对他的油画,素描和石版画的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盘龙城美术考古与美术史研究——盘龙城青铜文化序言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3年 第2期 72-76页
作者:皮道坚 李若晴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盘龙城能体现商代青铜文化特征的出土文物众多,从中可以找到不少有价值的美术史研究切入点。美术史研究与美术考古所关注的对象均为人类的生存状况。美术史使人们理解艺术品作为人类心路历程的体现物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唤起对人类精神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艺术博物志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3期166卷 134-141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当今世界出现了生态—生物—生命的危机和挑战。与“全球响应”相一致,科学—学科也加入了应对这一挑战的行列。然而,现行的学科体制中的“学科精致化”无力承担解释、解析、解决上述危机和挑战的使命,需要呼唤更具有整体性、整合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旗纛之“巫”:礼制与纹样模式下的社会治理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5期33卷 153-160页
作者:连冕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浙江杭州310024 
设计理论的研究除了历史的"内涵"外,还将涉及"论说"的"外延"。当然,目下更急迫的问题是,如何将史实与论述结合起来,为新的学科建设奠立基础。在借鉴了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之后,特别是在对经学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幅《离婚诉》——古元的视觉叙事
收藏 引用
美术2013年 第6期 108-112页
作者:鲁明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一 1941年和1943年,古元先后创作了两幅木刻版画《离婚诉》,它们都是延安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关于占元及其版画实践,周爱民的《延安木刻艺术研究》^[1]和李夏的《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2]两篇博士论文中都作过相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互视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6期169卷 21-27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形象的设计、建构和呈现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它不仅包含“我观—他观—互观”的凝视结构,同时也是一个“自塑—他塑—共塑”的社会结构。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首先要满足“互视共识”的要求,并确立两个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王履的“山”到倪瓒的“山”……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2年 第11期 7-8页
作者:陈雨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山作为中国绘画题材之一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已经出现,而真正将山水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门类则始于魏晋.从一种绘画题材发展到一个绘画门类,山有着它特有的自然魅力与特殊的文化涵义;它不仅为画家存形状物提供了载体,也是文人们情感心境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编辑范式的变更与当代艺术生态的转向——以《美术思潮》和《美术文献》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7年 第4期20卷 21-27页
作者:陈晶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在湖北美术理论与批评的发展中,美术刊物以及围绕其周围的青年理论家成为新时期美术理论与批评发展的相辅相成的两支力量,美术刊物既是新思想传播的媒介,也是新生理论力量的集聚平台;既是当代艺术进程的记录者,也是艺术史建构的参与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