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李鸿章同意从朝鲜撤军原因探析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 第4期 119-129页
作者:张礼恒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885年4月,李鸿章在中日天津谈判中同意从朝鲜撤兵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既有驻朝将士思乡心切、急欲回国的现实因素,又有基于"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前提下的对日妥协的考量,更有在"不沾不脱"原则下恪守宗藩体制的深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允植、鱼允中与“壬午兵变”的善后处理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2016年 第5期 79-95页
作者:张礼恒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对朝战略,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进程。以金允植、鱼允中为代表的朝鲜人,出于国家总体战略的考虑,为了维持中朝宗藩关系,防范日本入侵,保护改革事业不致中断,精心设计了一个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奈林·比万与英国现代医疗制度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 第4期 25-28页
作者:倪学德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安奈林·比万是现代英国医疗保健制度的设计者,被誉为福利国家建设的总工程师。他主持制定的《国民医疗保健法》,作出了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重大选择。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于1948年正式实施,英国的医疗制度由此实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态度的变化
收藏 引用
《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 第2期 22-32页
作者:张太原 于宝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大会问题的讨论和参与,是中共试图在国民党的话语系统里进行合法斗争的一部分。中共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的态度,经历了要求修改国民大会法规、取消旧国大代表实行普选和斥之以"伪"三个阶段。其中充分表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聊城市城市旅游形象的再设计
收藏 引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 第2期 75-76页
作者:宋立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山东聊城252059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聊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旅游资源赋存两方面对聊城市文脉进行分析,概述了聊城市城市旅游理念形象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聊城市城市理念形象的设计;聊城市城市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从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与中国国剧运动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 第7期32卷 87-90页
作者:马慧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在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直接启发下,中国开展了"国剧运动"。倡导者提出"认清目的"、"研究方法",即仿效爱尔兰戏剧运动而力图实现中国民族戏剧的振兴,努力实践一种艺术化而非问题剧式的戏剧,但因当时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岛市19个樱花品种的RAPD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 第12期27卷 2559-2563页
作者:周春玲 陈芳 韩德铎 徐萌青岛农业大学环境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19个樱花品种的基因组DNA.利用RAPD技术对19个樱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研究.从6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2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406条,多态率达76.17%.根据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樱花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 第2期35卷 85-88页
作者:陈芳 周春玲 韩德铎莱阳农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为确保樱花RAPD扩增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Mg^2+、dNTP、引物、模板DNA浓度、Taq酶用量、退火温度,以及PCR循环次数等影响樱花RAPD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表明,樱花RAPD扩增最适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液中:1×PCR buf...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中山的国民大会设计
收藏 引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第6期31卷 98-99,126页
作者:于宝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孙中山对其独创的国民大会之构想与制度,散见于各相关著作与演讲稿中,就其零散的论述整合、研究,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山对国民大会主张之原貌,分析影响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设计的有关因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教学回归生活——兼谈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1期29卷 104-107页
作者:邵文霞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教学脱离生活成为当下教学中被人关注的焦点,从理论到实践都在呼唤着教学对生活的回归。教学向生活回归的前提、可能、意义以及所要回归生活的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也是存在着争议的问题。教学回归生活,本质上是对教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