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9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沿着运河走——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田野考察活动记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 第18期 39-41页
作者:焦金铎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4年,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是申遗成功10周年。中国大运河绵延近3200千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之美:美术与科学的交织
收藏 引用
《文化产业》2025年 第6期 31-33页
作者:徐淑敏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二者之间的复杂关联却易被忽视。文艺复兴时期,这一关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语中的“重生”,指的是西欧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家群体现象与书法史研究——读张明《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书法研究》有感
收藏 引用
大学书法》2025年 第1期 156-159页
作者:张函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在今天,想要界定史学研究的范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新史学”的关照下,任何一种研究都变得多维而立体,甚至很难去判断应使用哪些研究方法、运用什么样的研究理念才能准确表达。事实上,历史本来就很难再现。史学研究最大限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魏皇室书学教育述略
收藏 引用
大学书法》2025年 第1期 66-77页
作者:赵豪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北魏初期虽“未遑文教”,但在多元化背景及中原士族影响下,北魏皇室书学教育亦得以开展,置身中古史大背景下,皇室书学教育又始终围绕地域、家族与学术三者。以“元氏墓志”为代表的北魏皇室经典书写材料,侧面反映出北魏皇室成为南风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遗产”到“资源”:遗产资源化视域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多元主体分析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5年 第2期 55-60页
作者:焦金铎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 
回顾我国的非遗保护历程,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发展,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遗保护由原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楷模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推进路径
收藏 引用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 第5期38卷 133-135页
作者:许中美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时代楷模精神是涵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载体,从价值意蕴方面来看,时代楷模精神与时代新人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从现实状况来看,当前时代楷模精神存在融合共鸣少、教育理解偏差、多元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用时代楷模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派书法的源起、发展及影响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5年 第1期 49-51页
作者:赵以昕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文参照海派书法的诞生过程与“海派”群体对上海社会及其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对其代表性书家与社团活动进行类比,依据文化性格、艺术风格、商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本文以海派书法的艺术社会学研究、书家社团个案研究为研究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域社会民间艺人的身份与生存变迁研究——基于嘉祥木版灯画的考察
收藏 引用
《艺术与民俗》2025年 第1期 25-31页
作者:张兆林 焦金铎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木版灯画、扇面画、木版年画、纸扎等手工业都是区域民众为了生计所从事的副业。民间艺人身上不同身份标签的变动体现了时代变迁对民众日常生计的影响。“逆推顺述”是借助有限材料进行反向研究的方法,借助这种方法或可逐步建构区域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聊城特色小吃包装创新设计研究——以“聊城有礼”乐享礼盒为例
收藏 引用
《上海包装》2025年 第2期 172-174页
作者:秦欣冉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聊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旅游带交会的城市,有着许多特色小吃。概述了聊城特色小吃的内容,梳理了聊城特色小吃包装设计现状,探讨了聊城特色小吃包装创新设计的意义,分析了“聊城有礼”品牌与包装设计要点,以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日机制”与“民间审美”的交互——鲁西地区年画改造流变考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25年 第2期 40-50页
作者:郑天一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 
随着延安鲁艺木刻将救国版画带到冀鲁豫边区,鲁西地区年画的创作主题在中共抗日的引导下,由传统神鬼风俗开始转向革命斗争与现实生活。年画改造这一进程伴随着清末民初维新的思想因素,并于救亡图存的导火索下接续进化。从起初“旧瓶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