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视频与现场示范法提高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技能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特殊教育》2024年 第8期 52-61,79页
作者:茹晓媛 张雨晴 李佳依 方美欣 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123 苏州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苏州215123 
为比较视频示范法与现场示范法在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技能干预中的有效性,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交替处理设计,并在实验中增加最佳处理期,对4名3至7岁的孤独症儿童开展精细动作技能干预训练,干预以游戏形式开展,同时施以手部按摩及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享-合作团体大社交提升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效果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年 第3期32卷 689-694页
作者:吴思衡 王灏 张雨晴 方美欣 朱芯逸 何木叶 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123 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大理671003 苏州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苏州215123 
目的:探索分享-合作团体社交干预模式对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效果。方法:基于社交游戏框架和合作学习理论,设计分阶渐进式结构化干预课程。干预组和积极对照组均接受团体大社交干预,隔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换位社交团体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状和共情的改善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2024年 第3期47卷 590-597页
作者:陈佩琪 张剑心 张雨晴 方美欣 何木叶 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123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无锡214122 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大理671003 苏州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苏州215123 
研究参考自我-他人转换的共情模型,聚焦于自我-他人转换开关,设计适用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状的换位社交团体干预游戏,并评估即时和短期维持效果。招募41名4~12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每次1小时,共18次换位社交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大社交干预课程设计与实施
收藏 引用
《现代特殊教育》2023年 第3期 72-75页
作者:陈佩琪 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15006 苏州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215006 
大社交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干预的新路径之一,其干预遵循孤独症儿童发展规律,注重全人发展,以游戏为载体,设计系统的、有生态效度的、阶梯式的课程,开展各项团体专项训练。以换位大社交为例,介绍大社交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Minecraft虚拟游戏的孤独症儿童学习和干预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特殊教育》2023年 第21期 65-69页
作者:吴思衡 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15123 苏州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215123 
相较于传统干预形式,游戏化学习对孤独症儿童更具激励性,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基于Minecraft的游戏化学习能够降低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觉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在游戏过程中持续提供新颖有趣和自主探索交互的机会,帮助其在虚拟游戏中掌握社交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