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2013—2021年国内于腮腺术后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2013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腮腺肿物切除术后应用异种ADM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估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最终选入14篇研究,共计1405例受试者,采用Rev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方面评价有统计学意义[RR=0.13,95%CI为(0.09,0.1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0.74,P<0.00001);客观方面评价有统计学意义[RR=0.19,95%CI为(0.12,0.28)],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36,P<0.00001)。因异质性较大,故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依旧保持一致。结论腮腺手术后,植入异种ADM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但国内的研究仍需要提高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水准,以提供更多的具有长期随访结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强长时间预后效果的证据性。
摘要:目的 :观察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年龄在8~11周岁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给予K1-K2系列MRC肌功能矫治器,要求患者日间戴用2 h以上,晚间睡觉时间戴用,每天累计戴用时间不少于12 h;并设计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操,每4~6周复诊1次。结果:平均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明显纠正,SNB角增加,ANB角减小,下颌的生长得到释放。结论:佩戴MRC肌功能矫治器并配合肌功能训练操,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作用明显。
摘要:目的:比较在拉尖牙向后时,评价使用Smartclip、Quick两种尖牙自锁托槽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需要牵引上颌尖牙至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位置的恒牙合患者。两种自锁尖牙托槽随机粘贴于上颌左右尖牙上。使用弹力链圈牵引尖牙远中移动。每个月在石膏模型上评价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及扭转的角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支抗丧失情况。结果粘贴Smartclip托槽的尖牙比粘贴Quick托槽的尖牙能更快地向远中移动(P<0.05),尖牙扭转的角度及上颌第一磨牙支抗损失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托槽不同的设计理念导致在尖牙沿着弓丝向远中移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导致尖牙不同的移动速率。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乡镇地区学龄儿童口腔科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乡镇地区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宣教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广西省、甘肃省、湖南省部分乡镇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内容设计。结果有效样本量7,691人,应答率96.14%。我国乡镇地区口腔科就医行为有所增加,主要以治疗为目的,定期检查比率低。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全身及口腔健康状况、是否有牙疼与口腔就医行为相关。结论需强化乡镇地区学龄儿童三级预防观念。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对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缺损创面为3.0 cm×4.5 cm^6.5 cm×9.0 cm。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旋转180°以大桨覆盖受区创面,小桨覆盖供区创面,并将皮瓣近端隐神经与受区周围感觉神经相吻合,恢复皮瓣感觉功能;供区拉拢缝合,继发缺损采用植皮处理,然后使用VSD材料封闭皮瓣及植皮区。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所有皮瓣及植皮区均存活良好,血运佳,无血肿、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伤口愈合佳,术后2周拆线。随访1~12个月,皮瓣血运及外观均较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皮瓣感觉有不同程度地恢复,患者较满意。结论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具有不损伤主干血管,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可减少静脉回流障碍等优点,是修复足内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摘要:目的 对 2 1例唇腭裂患者接受 L e Fort 型手术后使用加固板维持上颌横向的稳定进行探讨。方法 2 1例中单侧唇腭裂 14例 ,双侧唇腭裂 7例 ,L e Fort 型手术及制作加固板时采取过矫正设计。取术前石膏研究模型 ,模型外科拼对后的石膏模型和最后一次随访所取的模型。平均随访 14个月。分别测量每个模型两侧尖牙和第一磨牙近中腭面外形高点连线距离。结果 加固板使用在单侧唇腭裂较双侧唇腭裂明显限制术后横向复发。结论 加固板的运用可提高唇腭裂患者 L e Fort 型手术后上颌骨横向的稳定性。
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皮瓣个体化设计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其中舌癌9例,颊癌5例。术前对供区行CTA检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血管解剖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评估、挑选、定位优势穿支血管,结合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具体形状和范围,以穿支穿出点为中心进行皮瓣个体化设计。术中扩大切除原发灶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cm×4.5cm^8.0cm×6.0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7.5cm×5.5cm^10.0cm×6.0cm。结果14例患者术前CTA定位的优势穿支血管的走行、起源和穿出点位置等,与术中所见一致,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及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不臃肿,患者咀嚼、吞咽及发音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供区未出现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结论术前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定位优势穿支血管,辅助股前外侧皮瓣个体化设计,制定精确的皮瓣切取手术方案,能有效提高皮瓣切取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获得理想的口腔颌面部形态及功能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口腔健康信念与低龄儿童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口腔健康信念问卷对2020年8月—2021年1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5岁儿童共328名进行调查。结果在328名儿童中,女孩162名(49.4%),男孩166名(50.6%),平均年龄为4.27岁。其中有龋组170例,无龋组158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牙线、行为益处认知、易感性认知和自我效能是低龄儿童龋的保护因素。结论低龄儿童龋与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家庭情况和父母的口腔健康信念有关,应帮助父母增长口腔健康知识和树立口腔健康信念,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儿童的口腔状况。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