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项目化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收藏 引用
教师2024年 第9期 21-23页
作者:陈娴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莆田351111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项目化视域为基础,如何设计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性,以及项目化教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 第19期 194-196页
作者:陈杞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可以拉近双方关系,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拓展。因此,教师需要着力于搭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框架,并依托于此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延伸,使课堂教学可以取得预期效果。文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正方形”一课谈高效课堂
收藏 引用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年 第3期 21-23页
作者:江桃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教师开始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章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正方形”一课为例,精心设计每一个讨论和展评环节,精选例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幼儿园户外情境性体育游戏的创意设计
收藏 引用
《学苑教育》2021年 第12期 95-96页
作者:王荔玲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幼儿对户外情境性体育游戏有特别的参与兴趣,其训练助学效果极为显著,教师抓住幼儿心理展开对应设计,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体验的机会。整合游戏资源、优化游戏组织、创新游戏形式、延伸游戏实践,教师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对于设计和组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设计
收藏 引用
《学苑教育》2021年 第35期 72-73,76页
作者:王荔玲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活动,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和调动,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展开多元整合处理、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教程进行优化升级、对传统文化渗透美术活动进行深度发掘,以有效塑造幼儿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与幼儿美术学习活动有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升“阅读期待”品质策略谈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 第10期13卷 56-57页
作者:林文腾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把“阅读期待”作为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环节,部分教师对其作用认识不清,对如何提升其品质更是乏术,因此有必要就“阅读期待”作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教师2021年 第14期 62-63页
作者:王荔玲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莆田351111 
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中饱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幼儿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教育者有义务将传统文化知识带给幼儿,从小培养幼儿的终身教育观,引导幼儿逐步了解中华文化的非凡内涵,并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幼儿园生态式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收藏 引用
《黑河教育》2019年 第12期 83-84页
作者:王荔玲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建立生态式美术活动的观念,符合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本诉求。我们要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生态体验环境,激活幼儿多种感官,唤醒幼儿对美术的期待,并在不断体验感知中实现认知内化。生态式美术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立植树模型 感悟数学思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09年 第1期 39-40页
作者:郑秀忠 周文华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小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殳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荫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丰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解起植树问题的过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声朗亮,读入心扉——小学朗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收藏 引用
《新教师2020年 第3期 31-33页
作者:郑锦萍 林高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很多教师课堂上都有设计朗读这一环节,但往往只是为读而读。至于为什么要朗读,如何抓住朗读的点,如何采用有效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感悟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