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276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敦煌北朝—隋时期洞窟中的二佛并坐图像研究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09年 第4期 24-32,I0002-I0004页
作者:张元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本文主要对敦煌北朝—隋时期洞窟中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的基本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佛并坐图像与出自其它经典题材组合起来,共同表现法华思想几种主要的组合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死而复生”故事的类型与演变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2012年 第6期 190-194页
作者:王晶波 钱光胜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兰州730000 
中国古代的死而复生故事内容丰富,意义独特。本文依据文献的记载,全面梳理了古代死而复生故事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依据历史阶段与文化内涵的特点,首次将古代的死而复生故事划分为五种类型,依次分析各个类型的特点、内涵,并探讨其中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07年 第3期 24-31页
作者:谢静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本文利用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图像,并结合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发现的西夏唐卡、彩色版画等西夏艺术品,对西夏服饰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从而看到西夏党项族在习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至北魏秦州佛教史料与麦积山石窟(一)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13年 第1期1卷 103-118页
作者:魏文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古代秦州(今天水)地近关中,西通河西,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位置重要。佛教传播早在汉代就可能影响及此地。至十六国北朝时期这一地区成为石窟寺开凿的中心,秦州佛教在全国的地位得以极大的提升。秦州僧人、任职秦州的地方官员以及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麦积山第127窟七佛图像研究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12年 第4期4卷 116-129页
作者:孙晓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麦积山第127前壁七佛图是现存中国北朝时期最完整的七佛绘画之一,其图像来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等受到中原和南朝地区强烈影响,不仅反映出当时有关七佛经典的思想内涵,而且也表明七佛是北朝晚期石窟造像中重要题材之一。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张氏书法人物辑考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07年 第2期 114-120页
作者:陈琪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本文拟从敦煌文献中,对汉代到晚唐五代的部分书法人物作一定的考察,初步展现敦煌书法人物及其他们的书法形式;另外,敦煌张氏书法人物中的张芝、张越等的出现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极大,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晋朝后顶极书法人物及其流派的宗师鼻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代类书《海录碎事》考略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版)》2016年 第5期53卷 112-117页
作者:王映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海录碎事》为南宋叶廷珪编纂的颇具价值的中型类书。该书的编纂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条目清晰简约;继承了《艺文类聚》分门别类的编排形式,将叙事和诗赋合二为一,并自创了"词头——解释——书例"的体例,这是宋以前类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莫高窟第285窟日天图像的粟特艺术源流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07年 第3期 161-168页
作者:张元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本文结合新收集到的图像资料和研究成果,对莫高窟285窟西壁"日天"形象的图像源流作了探究,认为这一形象的图像来源是祅教的太阳神密特拉神,并认为它的图像很可能是由粟特人带到敦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新起点——《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读后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16年 第4期4卷 183-188页
作者:杨文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与壁画结合的综合艺术,主体是彩塑,彩塑对研究敦煌石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全面而系统的讲述了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本文旨在对《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的内容进行介绍与评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甘肃省博物馆藏卜氏石塔图像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11年 第4期 67-78页
作者:俄玉楠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卜氏石塔,造像内容丰富而成体系,20幅图像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世佛信仰世界,受到界的关注。同时,石塔上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图像鲜见于同时期的造像碑、造像塔,如:燃灯佛、释迦佛并立图像和人首鸟身图像,很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