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陕合6号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YBR GreenⅡ染料,参照小麦脱水素wzy2和-βac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小麦wzy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标准品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其标准曲线的Ct值检测范围为12~30,PCR扩增效率高达111.3%;不同的标准品扩增曲线的间距为3.078,接近于理想值3.32,且可显示产物特异的单峰,引物的特异性扩增强.小麦脱水素基因wzy2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脱水素基因wzy2在胁迫24 h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胁迫12 h的表达量.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枪介导共转化,获得转拟南芥抗旱基因PYL5的小麦植株,为转基因小麦的抗旱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启动的PYL5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到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除草剂PPT(Phosphinothricin)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根据目标基因PYL5和Ba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对移栽成活的小麦T0代再生植株进行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分别轰击西农889的1800个、绵阳19的800个和宁春16的800个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分化分别获得了9,5和14株小麦再生植株;对转基因小麦T0代再生植株的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 Bar基因的转化率分别为0.280%,0.500%和0.750%,PYL5基因的转化率分别为0.110%,0.125%和0.500%,Bar和PYL5基因的共转化率分别为0.110%,0.125%和0.500%。【结论】PYL5基因成功转入到了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中。
摘要:【目的】优化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液pH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建立虫草素提取得率与4个因素间的关系模型,分析其单因子和交互影响效应,通过参数优化得到虫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4个因素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液pH>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即提取温度为63.3℃、提取时间为4.8h、液料比为36.8、提取液pH为6.7时,虫草素得率可达1.32‰。【结论】获得了从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高效提取虫草素的优化工艺。
摘要:【目的】对大肠杆菌噬菌体phiV10第45个基因编码蛋白PNE45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其酶活性。【方法】设计并合成10段密码子优化的寡核苷酸序列,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其拼接克隆,获得人工合成的PNE45基因,然后将其整合入含有MBP纯化标签的pET21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pET21a-MBP-PNE45,诱导表达后获得融合蛋白MBP-PNE45。利用Amylose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MBP-PNE45,以pUC19为底物,分别在Mg2+和Mn2+参与下对MBP-PNE45活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融合蛋白MBP-PNE45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35%左右。PNE45融合蛋白在Mg2+缓冲液中具有DNA随机切刻活性,在Mn2+存在时还具有切刻位点对位切刻活性。【结论】首次成功表达并制备了PNE45,并初步证明其是一种新的随机性切刻核酸酶。
摘要:【目的】获得转KN2基因的小麦植株,为研究KN2基因对提高转基因小麦抗寒性的作用,以及为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以弱冬性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法,用含有KN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得到的再生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1 680个,共获得再生植株17株,移栽到花盆中成活15株;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成活的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含有bar基因和KN2基因的转基因阳性植株分别为6株和4株,转化率分别为0.36%和0.24%,bar和KN2的共转化率为0.24%。【结论】KN2基因成功地转入到小麦品种小偃22中。
摘要:根据禾本科转录因子cbf,dreb,myb基因已经报道的核酸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使用RT-PCR技术首次在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中克隆3个转录因子部分片段,分别将其命名为ACcbf,ACdreb,ACmyb。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这3个基因在冷胁迫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ACcbf基因对温度敏感,同时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程度的响应;ACdreb基因对冷胁迫和干旱胁迫都较为敏感;ACmyb基因则对干旱胁迫敏感,而对冷胁迫不敏感。
摘要:为筛选新型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除草剂的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以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M2群体(约30 000单株)为材料,通过苯磺隆喷药处理筛选到3株抗除草剂突变体(分别记为K1、K4、K5)。利用PCR技术克隆到抗性突变体相应的Bn ALS1、Bn ALS2、Bn ALS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K1和K4的Bn ALS3基因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其中第+535位C碱基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3蛋白第197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Ser;而K5的Bn ALS1基因序列第+544位C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1蛋白发生了Pro197Ser的改变(均以拟南芥ALS氨基酸序列为准)。其中K5抗性位点Bn ALS1∶Pro197Ser的改变属于首次报道。基于突变的基因序列设计了8对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组合,有6对能用于区分抗性突变体和野生型材料,其中可检测K5的Bn ALS1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2对,可检测K1、K4突变体Bn ALS3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4对。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目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构建融合了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或mScarlet的表达载体。选取VTI12、RabD2a、ARA7以及SYP61等4个定位基因来构建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根据TAIR数据库中相关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序列并将其分别连接到已制备好的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上,制备得到质粒后转化入原生质体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UC18HE-NmCherry-VTI12、pUC18HE-NmCherry-RabD2a、pUC18-mScarlet NT-ARA7以及pUC18-mScarlet NT-SYP61等4个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且成功在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
摘要:探索基质用量和料水比对蛹虫草子座中虫草素产量的影响,为蛹虫草的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蛹虫草菌株CM-16为研究对象,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采用单因素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2种分析法,研究基质用量和料水比对蛹虫草子座中虫草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用量和料水比的增加,蛹虫草子座中虫草素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基质用量为每盒350g,料水比(质量体积比)控制在1∶1.5时,蛹虫草子座中虫草素质量分数最高,为3.96mg/g。基质用量和料水比是影响蛹虫草子座中虫草素质量分数的重要因素,当以小麦为主要原料栽培蛹虫草时,小麦用量为每盒350g,最佳料水比(质量体积比)控制在1∶1.5。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