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敦煌莫高窟装饰性彩塑看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
收藏 引用
《雕塑》2025年 第1期 90-91页
作者:张韵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在佛教东传的历史进程中,古印度、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沿丝绸之路传播至敦煌,影响了莫高窟早期装饰性彩塑的营造风格;北朝以后,莫高窟装饰性彩塑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互鉴,并汲取本土艺术元素创新发展,在隋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佛教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复杂环境空间考古调查方法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 第1期55卷 139-149页
作者:田松林 秦高敏 乔保同 王巍 先怡衡 于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河南南阳473000 
机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技术,可在复杂环境中有效感知地表或浅地表遗迹信息。然而因成本和技术因素,目前在大规模考古调查中仍不普及。基于棱镜式半固态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设计了一套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和考古分析的一站式激光雷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Transformer两阶段策略的古代服饰线图提取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 第1期55卷 75-84页
作者:周蓬勃 冯龙 武浩东 寇宇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032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 
古代服饰线图提取旨在精确获取轮廓与形状信息,以助于再创作和传统服饰保护。但现有方法增加网络以提高泛化性,导致参数量大增。为此,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的两阶段边缘检测方法,旨在解决图像局部信息丢失以及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西走廊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自然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 第1期55卷 180-192页
作者:沈妍 徐卫民 温超 张文茜 余熠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智能交互与信息艺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 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22 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西走廊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融通之地,亦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有效保护河西走廊文化遗产对勾勒文明经纬、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地区的文保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 第1期55卷 1-22页
作者:耿国华 高健 汤汶 张敏 曾升 高宏娟 王小凤 许阳 张雨禾 周明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伯恩茅斯大学创新技术系英国普尔BH125BB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曲汉墓漆纱工艺及物料探源
收藏 引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5年 第1期37卷 72-83页
作者:徐军平 王鉴兰 刘靓 吴双成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201620 波士顿大学美国波士顿0221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100013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日照海曲汉墓出土的漆纱残片是目前已报道的山东地区考古发掘出土较为罕见的汉代织物遗存,也是整个山东地区较早期的珍贵丝织品实物资料。髹漆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之一,亦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独特的织物整理技术。汉代在冠和履的制作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文物、艺术品分析和保护中的进展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 第1期37卷 21-26页
作者:赵星 王丽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艺术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对文物和艺术品进行分析时应尽可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无损检测、直接测量和远程分析的特点,在文物和艺术品研究中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北方系青铜器
收藏 引用
《文物》2021年 第10期 63-67页
作者:马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北方系青铜器,这批器物系1935年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捐赠给原金陵大学的藏品中的一部分。因当时金陵大学没有陈列文物的场馆,所以福开森捐赠的文物暂存北京古物陈列所(1948年并入故宫博物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隋唐时期入华粟特男子世俗服饰与中华文化认同——以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资料为中心
收藏 引用
《西域研究》2021年 第2期 155-165页
作者:曾丽荣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本文对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中男子形象进行了辨析,其所穿世俗服饰或为粟特传统胡服,或为隋唐本土服饰。隋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一统、中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入华粟特人在与本土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加速了其中华文化认同的进程,这在入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尖底瓶的功能结构分析
收藏 引用
《考古》2019年 第11期 76-88页
作者:卫雪 钱耀鹏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之一,有关其功能或用途的争议由来已久。认为是汲水器(甀)、酒器、欹器(侑卮)、祭器(礼器)、魂瓶等观点,均立足于不分大小的形态结构,分别通过民族学、古文字或典籍记载、外国考古资料乃至残留物分析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