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机构=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 710072"
2,18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载荷方向不确定条件下结构动态稳健性拓扑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力学学报》2023年 第11期55卷 2588-2598页
作者:杜鼎新 王栋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采用一种高效的方法开展了在外载荷作用方向不确定条件下,连续体结构动态稳健性拓扑优化设计研究,有效降低了结构的稳态动响应对简谐激励作用方向随机扰动的敏感性.首先基于概率模型,将动载荷作用方向的不确定性用正态分布函数表示.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人机全复合材料机翼结构设计与试验验证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2016年 第5期33卷 1055-1063页
作者:刘振东 郑锡涛 冯雁 张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为提高全复合材料机翼的有效载荷与机翼质量的比值(载荷/质量比),提出了一种预测全复合材料机翼极限载荷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并建立了提高机翼结构效率的结构设计方案。首先,基于薄壁工程梁理论,对全复合材料机翼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全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虑吸气分布影响的HLFC机翼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17年 第12期38卷 1-15页
作者:杨体浩 白俊强 史亚云 杨一雄 卢磊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针对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机翼气动优化设计问题,采取将自由变形(FFD)参数化方法、基于紧支函数的径向基函数(RBF)动网格技术和改进的微分进化算法直接与CFD数值评估方法进行耦合的方式,建立了可同时考虑吸气控制分布和机翼型面影响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连接组合结构协同动力学拓扑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力学学报》2022年 第11期54卷 3127-3135页
作者:文明 王栋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工程实际结构通常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且各部件通过连接构件传递彼此间的载荷和振动能量.连接构件的布局设计与约束状况对整个结构的拓扑构型、动态性能以及承载能力等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研究连接组合结构构型与部件间连接构件布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涵道气动优化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航空动力学报》2013年 第8期28卷 1828-1835页
作者:叶坤 叶正寅 屈展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基于动量源方法进行涵道气动力的计算,分别采用响应面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NASA涵道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采用CFD进行验证,优化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优化效果,悬停状态下,基于响应面方法,涵道拉力增加了1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H-VAWT设计参数对其叶尖损失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 第4期50卷 85-93页
作者:杨秋萍 席德科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为了探讨在H-VAWT叶片上增加叶尖小翼或增大展弦比对风力机整体气动性能的作用和影响,计算和分析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其叶尖损失的影响.首先以有限展长H-VAWT的气动性能为基准,将无限展长H-VAWT与之相比较所得到的气动性能的相对差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HLFC后掠翼优化设计的若干问题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18年 第1期39卷 150-163页
作者:杨一雄 杨体浩 白俊强 史亚云 卢磊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使用扩展自由变形参数化方法,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动网格技术和改进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考虑吸气的e^N转捩预测方法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求解器,搭建了针对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后掠翼的优化设计平台,对HLFC后掠翼的气动外形设计、雷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耦合伴随方法的串/并行气动结构优化设计对比
收藏 引用
航空动力学报》2019年 第5期34卷 1036-1049页
作者:雷锐午 白俊强 许丹阳 张煜 汪辉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采用RANS方程、线性有限元分析手段、映射点局部插值方法和逆距离动网格技术对气动和结构之间的耦合现象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气动结构耦合伴随方法,对气动和结构设计变量梯度进行了高效求解。最后结合自由曲面变形技术、梯度优化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几何因子的复合材料气动弹性剪裁设计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2014年 第2期31卷 465-475页
作者:金朋 宋笔锋 钟小平 安伟刚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实现了基于几何因子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建模,解决了几何因子与Natran的参数输入问题,并根据工艺约束中的最小铺层比例对几何因子可行空间进行了推导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因子和Nastran的复合材料气动弹性剪裁优化设计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虑抖振特性的变弯度机翼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0年 第2期50卷 161-174页
作者:雷锐午 白俊强 许丹阳 马世伟 惠心雨 汪辉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变弯度技术可以提升大升力系数下机翼的抖振特性,对于提高民航客机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构造了光滑、连续、可微的定量描述激波-附面层干扰导致的分离强度演变规律的分离函数,实现了适用于大规模精细化气动外形优化的抖振始发特性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