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设计作品选登
收藏 引用
《中国包装》2020年 第8期40卷 29-29页
作者:王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影视美学建构的道、术、象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25年 第2期 59-73页
作者:徐兆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中国影视美学的概念提出已经很多年了,也有不少名家的著述。早在1998年黄会林先生就在《当代电视》杂志上著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中国影视美学的建设。那时,她认为,“电影电视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广最快、对人们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中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影响因素与模式类型析要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25年 第1期 92-97页
作者:牛鹤轩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 
网络文学是一种深度绑定、依赖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新式文学样态。其内容是更加符合大众文化审美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样注重娱乐效果的影视作品,必然会与网络文学形成市场属性、政策属性和文化属性三重“互动症候”。“改编”则是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法律题材电影的历史流变及创作思考
收藏 引用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2期41卷 96-102页
作者:王靖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法律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有效传递法律知识,展现法律文化的影像产品,以影像化艺术呈现方式推动大众对法律的认识,促使大众深入思考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我国法治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中国法律题材电影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梳理,展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广告中味觉的视觉化表征策略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14年 第6期 106-107页
作者:韩佳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在电视广告的设计当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其他感觉来再现事物和思想的视觉形象,或通过视觉形象再现其他感觉。本文以广告中味觉如何视觉化表现为切入点,以广告视觉修辞技巧为基础,通过对具体电视广告实例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补充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沉浸体验与共情效应:推理类综艺的审美心理机制探察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2年 第3期 48-54页
作者:朱怡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当前推理类综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其跌宕起伏的内容、"烧脑"的剧情设定给观众带来了智性愉悦的乐趣,强调沉浸体验和共情效应的内容创意激活了IP价值与青年文化活力。本文探寻推理类综艺的审美心理动因,研究其审美心理机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文以载道”到“影以载道”——“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影视文学实践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 第3期 4-14页
作者:徐兆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近年来,不仅中国文学界一直在谈“中国精神”“中国故事”,艺术界其他领域也在聚焦这些关键词。“中国精神”成为今天中国文化艺术追求的时代精神,不仅面向自我,同时也面向世界,或者说,更多地是以面向世界的姿态来面向自我。但正如评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创作、译作与艺术设计的审美对话——以其童年视域和成年视域为例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23年 第9期44卷 61-66页
作者:王明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鲁迅童年审美视域与成年审美视域之间保持着“距离”但又相互“映照”。鲁迅童年审美视域中,瞬时光影的印象风格与质朴白描的写实风格,体现了鲁迅思想天真、稚拙的一面;鲁迅成年审美视域中,笔触鲜明的象征风格,几何图式的构成风格,波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的苦难如何写出——《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小说伦理与艺术得失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 第1期 65-73页
作者:杨光祖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在《上海文学》连载的时候,我就读过其中的一部分,比如《黑石头》,但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内心的恐惧。后来撰写《杨显惠论》,还是没有读完。二○一五年某个晚上,兰州某家茶楼,我们和杨显惠老师喝茶聊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造真实:纪录片智能创作的理念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4年 第3期 66-74页
作者:赵洋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忠实再现”的权威。智能生成的影像与声音所产生的“真实的幻觉”,让真实性的确立成为了全新技术语境中的关键问题。图像的“精神相似”,使得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并没有损害纪录片表达真实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