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首届“《红楼梦》译介学国际论坛”征稿启事
收藏 引用
《华西语文学刊》2010年 第2期 415-416页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杂志社和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拟于2011年7-8月联合举办首届'《红楼梦》译介学国际论坛'(The 1st International Forum of Hongloumeng Translation & Communication Studie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首届“《红楼梦》译介学”国际研讨会征稿启事
收藏 引用
《华西语文学刊》2011年 第1期 276-277页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红楼梦学刊》杂志社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杂志社和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拟于2011年10月14-1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首届'《红楼梦》译介学'国际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Forumon Hongloumeng Medio-translatology...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外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外语研究》2025年 第2期42卷 55-61,F0003页
作者:贾蕃 马颖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学院悉尼2060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新时代外语教育提供了新路径。教材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编写也将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刻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以自然语言处理和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能自动生成高质量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腊《红楼梦》前八回英译本“序言”研究:《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6年 第3期 257-272页
作者:任显楷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610031 
包腊《红楼梦》前八回英译本"序言"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做出了独特的品评。其批评展开的基础是19世纪英国文学传统,所依据的参照作家是萨克雷和鲍沃尔。从这一角度看,"序言"对《红楼梦》的批评呈现出鲜明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国艺术史学家谢凯的中国书法观述略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1年 第5期 197-199页
作者:张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德国艺术史学家谢凯在其专著《东亚艺术导览》的"「孝」字"一文中,对唐玄宗于公元七四五年所书的"孝"字的构型和内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以期向西方人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他在行文中所展示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异域飘墨香——中国书法在德国的接受与传播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7年 第5X期 185-188页
作者:张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书法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随着中华文明与异质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国书法也成为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媒介之一。在德国,从思想家康德、赫尔德,到汉学家卫札贤、卜松山等,再到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谢凯、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文学审美传统与汉学家美魏茶对诸葛亮形象的悲剧解读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2023年 第4期 241-250页
作者:王鹏飞 周徐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诸葛亮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已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忠君效主”“匡扶汉室”“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当中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英语听力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S1期29卷 209-211页
作者:黎斌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往意义之路——艾米莉·狄金森的超验式写作与现代性反抗
收藏 引用
《作家》2014年 第6X期 145-146页
作者:吴山倩文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建立在语言符号系统之上的象征性秩序形成之前,自我曾是艺术本源的一部分,那由无限指向自由意志的符号所构成的初始艺术。象征性秩序实现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存在,却限制了心理的本源艺术性。现代作家在生活或阅读的某个场景遇见艺术的&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古代经典碑刻中的“孝”字管窥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
收藏 引用
《国际汉学》2019年 第3期 60-64页
作者:谢凯 张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原标题为'Das Schriftzeichen HSIAO(孝)',出自Dietrich Seckel,Einführung in die Kunst Ostasiens,München:R. Piper&Co. Verlag,1960, pp. 138—154。谢凯(Dietrich Seckel,1910—2007),德国艺术史学家。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