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燃料电池具有燃料多样性、噪声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近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然而,电池中的贵金属催化剂极易被少量的CO毒化,成为制约其商业化的一大障碍。因此,设计出高性能的催化剂对于推动燃料电池的发展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燃料电池中铂(Pt)基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的研究现状,首先探讨了CO催化氧化机理以及CO在Pt金属表面化学吸附的机理,其次详细介绍了Pt负载型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以及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不同作用,然后简单分析了影响Pt基催化剂性能的其他因素。最后,对燃料电池中Pt基催化剂的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展望,旨在为燃料电池中CO催化氧化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摘要:根据考察尼泊尔特里普文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并结合该校学生课程研究论文统计,分析了该校基于建筑遗产研究开展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成果,认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建筑遗产的历史与文化、材料与工艺、空间与造型纳入到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研究中,训练了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艺术的剖析、再生与再创能力,达到了建筑艺术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社会三者之间的延续,这种教学方法对具有相似背景的建筑院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开展尝试。
摘要:拉康位于拉萨市北部约80公里处的林周县春堆乡拉岗村,1012年由尚那囊·多吉旺秋(■976-1060年)创建。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陆续在强康大殿的废墟中发现了几件具有明显帕拉艺术风格的石雕造像以及几件碑刻。印度学者罗睺罗(1893-1963年)曾经专访杰拉康寺,断言该寺是唯一一座保存有印度石雕像的寺院。作者对这些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石刻造像的风格、石碑题记和相关藏文文献史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寺院的创建者多杰旺秋曾去过印度菩提伽耶,求学于多吉丹巴,很有可能当时他邀请了印度的匠人到西藏进行雕像创作或派遣藏人到印度学习雕像技艺。这些石刻的年代为公元11世纪中后期,造像风格受到东印度帕拉王朝的影响。
摘要:拉萨黄教三大寺包括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是明代以来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总体特征的鲜明代表。随着三大寺的相继建立和不断发展,拉萨再次成为全藏区的宗教政治中心。三大寺无论是在选址依据还是总体布局均颇具特色。通过三大寺的对比研究,从选址的宗教意义上和地理特征2个层面分析其异同点,并从基址条件出发,分析其总体布局特点,概括性总结三大寺总体布局的共同之处。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依据,培养适合西藏高原交通运输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推动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育为例,基于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对面临的实践教育困境进行分析,继而围绕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需求,实施实践教育改革。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提出课程设计推动、素质拓展驱动和以岗导学三种类型的多模式实践教育改革,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实践教育的要求。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位于蕃尼古道吉隆地方的强准祖拉康是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引入佛教时所建造的镇厌佛殿之一,代表着吐蕃王朝早期佛教建筑之风格特例,但这仅为后世佛教文献的记载。本文利用相关文献并结合吉隆与加德满都河谷两方面的实地调查,认为现存强准祖拉康之建筑形制并非松赞干布创寺之始作,或为赤松德赞兴佛之时,融合传统苯教石砌"塞康"建筑元素与加德满都河谷砖(石)木混合多层楼阁式神殿风格创制而成,同时很可能还受到唐代汉化佛教建筑的直接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佛教在吐蕃的发展,这种砖(石)木混合多层楼阁式佛殿逐渐作为吐蕃王室重要的佛殿原型而广泛应用,并发展为吐蕃佛教前弘期最具象征意义的佛殿建筑新风格。
摘要:二维材料又称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其结构特性使载流子迁移和热量扩散都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因此令这种材料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高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带隙可调谐性。在相关的制备手法上,也从单一的机械剥落法发展至液相剥落、化学剥落、超临界流体剥落、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外延生长等。本文归纳了近些年来一些二维材料新成员的制备手段与应用前景,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展望,为基于二维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摘要: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对旅游者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研究以成都市文化创意旅游地"东郊记忆"为例,探讨了旅游者游憩体验、满意度与地方依恋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能否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游憩体验,是影响文化创意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及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研究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旅游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塑造特色旅游地;以质量控制为保障,塑造精品旅游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塑造智慧旅游地。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旅游者产生更好的游憩体验,更高的满意度与更强的地方依恋。
摘要:协作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基础和关键阶段,频谱检测过程中的节点分配策略将直接决定联合频谱感知的结果。介绍了多种分配认知终端的方法,旨在提高频谱感知的效率和公平性。针对不同子频带的感知效率,提出了一种称为由频点占用导致的无效传输参数(inefficient transport parameter,ITP)指标来评估通信性能,给出了感知效率优化问题的闭式表达解,设计的场景包括终端对相同频带有不同的感知性能和相同的感知性能。针对不同子频带间的感知公平性,提出了两种分配算法:弓形分配算法和类划分分配算法。子频带间的公平性通过评估子带中最差的感知性能进行衡量。为了适用于实际场景,加入了频段属性参数来增强公平性,该参数考虑了主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的优先级及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显著改善了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ITP,特别是在子频带利用率不同的情况下,提出的弓形分配算法在公平性不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复杂度有明显改善。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