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解放军艺术学院基础教研室"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主体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对话——有感于当代中国音乐批评中的“主体性危机论”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 12-16页
作者:李诗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批评认为,中国音乐丧失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主体性,故显现出"主体性危机"或"自性危机"。这种"危机论"实为理论"危机",作为文化保守主义在当代音乐批评中的一种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互联网时代音乐评论家的社会价值与责任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6年 第6期 75-78页
作者:娄文利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 解放军艺术学院基础教研室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也悄悄地改变着"文化"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路径。作为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各大音乐学院的学报曾经是我掌握学术前沿、分享学术成果的主要来源,但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散发着油墨香气、闪耀着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打开音乐风格的大门——对《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1期 89-96页
作者:柴志英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音乐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 ,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的基本方法是对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而目前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尚不能达到把握作品风格的目的。本文的主旨在于从对音乐作品进行内容分析的可能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批评的人文精神与深度模式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 第1期 33-38页
作者:李诗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批评需要体现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弘扬则基于"深度阐述模式"的重建。在"叙事危机"中呼唤人文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打破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而重现确立"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走出文化转型的"众声喧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军队文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跨领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收藏 引用
《计算机教育》2016年 第4期 78-83页
作者:乔建忠解放军艺术学院训练部文化基础教研室北京100081 
面向军队文化相关专业,深入探究如何缩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部队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通过调研部队官兵计算机应用现状,改进传统计算机教学较难满足多样性任职需求的问题,来适应跨军事和文化领域应用、重视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军“军旅声乐学派”辩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2期 82-83页
作者:柴志英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2004年10月,解放军艺术学院首次军旅音乐学(声乐表演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在答辩委员会的预备会上,有“南艺”专家阅读军艺硕士毕业生于乃九的论文后提出:“从未听说过‘军旅声乐学派’这个词,这样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现在社会进化中的音乐变更性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2期 80-81页
作者:刘昙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音乐的表现与再现是一种创造,创造音乐的人其行为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一切活动都是个人或集体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和对人自身的表现。因此,任何音乐的表演和创造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批评的层次性结构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 38-42页
作者:李诗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作为文化批评的音乐批评是一个层次性结构:微观的"语言-结构"批评、中观的"历史-美学"批评、宏观的"文化-哲学"批评。三个层次既是递进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将音乐批评分解为三个层次,是音乐批评成为理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生命中浸透了贝多芬精神的人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 第1期 95-96页
作者:柴志英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很久以来,就有人认为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是德国十八至十九世纪作曲家贝多芬的原型。凡是读过罗曼·罗兰所撰《贝多芬传》的人,总会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学生素养考核中节奏模仿的训练方法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88-90页
作者:杜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节奏技能的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近几年音乐院校入学考试、社会上的各种歌手选拔赛及文艺团体对声乐专业考核的广泛开展 ,人们开始注重歌手的整体音乐素养 ,声乐专业的学生也注意到了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依照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