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王阳明实践哲学的精义——以“龙场悟道”及心学的发生学形成过程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 第7期 122-138页
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思想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转折性事件,以其为中心线索展开多方面的分析,即可看到他"悟道"之前实有一个长期渐修的过程,主要是如何透过方法证入形上本体,从而获得"读书学作圣贤"的本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友芝版本目录学成就考论——影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前言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21卷 127-139,148页
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莫友芝一生勤于治学,尤以版本目录学见称于世,但其学问路数仍有一渐趋成熟的发展过程,江南访书即为其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述即《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撰述过程则多受益于《四库简明目录》,但其他私家目录的影响也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命与人生的互贯互通及其实践取向——儒家“天人合一”观与“知行合一”说发微
收藏 引用
《天府新论》2018年 第3期 31-53页
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天人合一"观与"知行合一"说,乃是传统儒学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命题。与现象界形形色色分殊的事物对应,所谓"合一"之"一",乃是指有着巨大统一性的"本体";"本体"与"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琴道文化与乐教理想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1期24卷 172-176,161页
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 
古琴是中国古代艺术殿堂的瑰宝,也是传统人文精神的符号化象征。透过琴音的演奏和传达,既可以显示形上之"道体",又能够开出形下的感性审美世界,给予我们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境域,并呈现出广阔的人文价值理想。只是古琴音声及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求仁”实践工夫的社会化开显与落实——《罗汝芳学谱》序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24卷 122-138,F0002,148页
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 
罗汝芳乃泰州学派发展至顶峰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其“求仁”思想既重悟觉又重践履,一方面强调内证自修工夫并形成了一套心性学的义理系统,另一方面也重视外在绝对主体实践而包裹了一层社会文化的形态特征。他是知识精英与庶民大众的沟通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阳明“临终遗言”献疑与辨证--兼论《阳明先生年谱》嘉靖本与全书本的差异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2021年 第2期 142-147页
作者:邓国元 王大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阳550025 
文本的差异要求我们思考阳明“临终遗言”,全书本《年谱》所载的“此心光明”,还是黄绾《行状》中的“为可恨耳”?与《哀感》《当道书》的论述相“矛盾”,表明周积问阳明遗言的情形是绪山编著《年谱》过程中的人为设计。嘉靖本《年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纪念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
收藏 引用
《船山学刊》2017年 第6期 64-77页
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周敦颐为重建儒家形上学及宇宙生成论思想体系,讨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以及"理""性""命""诚"等一系列相关哲学命题,目的在于打通"人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宋代社会政治对文人艺术家个性思想的影响——以米芾及其所处时代为考察中心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 第5期31卷 78-85页
作者:周兴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 
宋代社会重文、重科举,新旧党争较为激烈,这对当时的文人艺术家有较大影响。米芾个性思想乃至艺术成就皆是其出身、经历、爱好与其所处时代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交相影响之结果。米芾学非所试,无力应举,未经科举出身,而以恩荫入仕,仕途注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集古终能自立家——论米芾学习书法的方式及其启示意义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 第1期32卷 90-95页
作者:周兴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 
米芾学习书法非常重视临摹,称之为"集古字"。他主张集而知变,目集手变,参以己意,变为己法。米芾从集古字到自成一家,乃是渐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先临摹以"集古字",之后再熔铸一体、形成自家风貌的学习创造途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米芾诗的题材特色
收藏 引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3期34卷 54-59页
作者:周兴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 
米芾做诗善于驾驭各类题材,其山水诗的特点是诗如其画,雄放淡雅;自述咏怀诗袒露了他怀抱高洁、忧国忧民的思想;交游赠答诗表现出与同道知己剖肝析胆、情深义重;题品书画诗则体现了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刻的艺术见解;咏物诗状物工巧;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