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地方性知识的生产与阐释——以侗族歌谣分类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 第5期38卷 117-122页
作者:郎雅娟复旦大学中文系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 
格尔茨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通过反思西方社会科学中的“普遍性理论”,强调人类认知和文化的多元,使长期以来被宏大理论所遮蔽的“地方性知识”得以展现。文章以侗族歌谣分类为个案,展现“地方性知识”生产的三个过程和地方传统提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苗族铜鼓舞形态分析及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8年 第7期 117-122页
作者:潘博 罗成芳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贵州苗族铜鼓舞形态分析切入,准确解读铜鼓舞肢体形态所传递和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文化生态所决定的身体姿态,方可管窥文化机理,探索苗族文化传统,寻找文化对身体的规约,在规约中印证文化形态的呈现。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深刻和全面揭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梦入繁花——奥迪隆·雷东象征主义绘画作品中的花卉入画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6期38卷 130-138页
作者:李梦蝶 方英敏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阳550025 
奥迪隆·雷东是法国19世纪后期象征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梦入繁花是雷东作品营造的重要意境。雷东基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绘画语言赋予花卉多重寓意,在主客之间建立起"秘密的亲缘关系",对于象征主义美学原则的确立有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黔中平坝“棺材洞”考
收藏 引用
《贵阳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5期16卷 82-85,107页
作者:李梦蝶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25 
洞葬曾经是苗族主要的丧葬形式之一。贵州中部平坝区齐伯镇“棺材洞”肇始于唐代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8世纪),入葬者1300余年来绵延不绝。随葬的宋代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精美绝伦。“棺材洞”体现了黔中苗族同胞对故土的一种集体守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案的生命史与秩序图景--西方人类学关于图案研究的述评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 第3期 106-113页
作者:郎雅娟复旦大学中文系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 
人类学从开端就将图案研究置于社会生活的脉络之中。从古典人类学到现代人类学,图案天然地与社会组织、政治经济、宗教仪式、日常生活等紧密关联。20世纪80年代复兴的关于物的社会生命史研究,促使学者进一步探究图案的生产制作、传播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