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意会与言传:民间音乐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知识形态与层级特征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5年 第1期 117-129页
作者:杨银波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研究基地 
凡以语言、声音、肢体、表情等直观可感的方式传达的内容均为显性的“口传”知识,与事实、示范、评价、乐谱、口诀、比喻等要素有关;凡无法通过语言、声音、肢体、表情等直观方式传达的内容均为隐性的“心授”知识,多与韵味、程式、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强化艺术张力——赣南采茶戏突破自我的一种可能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5年 第1期 95-98页
作者:刘汉波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赣南采茶戏屡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创造了地方剧种走向全国、叫响全国的业界传奇。赣南采茶戏要突破自我,必须树立经典意识,进一步强化艺术张力,通过文以穿道、两难结构与通灵共感的张力机制,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音乐类非遗保护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基于CNK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22年 第1期 201-208页
作者:巫宇军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时区图谱分析等方法,结合计量学分析法及CNKI统计功能,从发展历程、研究群体、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学科结构、近期热点等维度分析2000—2019年CNKI期刊音乐库非遗保护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闽台客家礼俗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23年 第1期1卷 142-144页
作者:肖艳平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项目概况。客家是一个在历史上因战乱、自然灾害从古中原一带往我国南方地区迁徙,主要集中在赣闽粤毗邻地区,有一部分迁徙至我国台湾省等地,东南亚国家一带以及远播至世界各国的一个汉族族群。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空间视域下民间艺人的礼俗级序——以赣南宁都县石上村的割鸡礼俗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9年 第3期 29-34页
作者:肖艳平 胡丹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通过文化空间能够直观了解不同形式组合礼俗音乐艺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所演奏的音乐在信仰体系下的级序编码。该级序与地位并非因其特有的身份固定不变,而是具有动态特点。在对赣南宁都县石上村割鸡礼俗多年田野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南客家礼俗音乐崇祖现象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7年 第2期 105-111页
作者:肖艳平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戏曲演剧与吹打乐是赣南客家传统礼俗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故事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对礼俗音乐承载体——赣南采茶戏与唢呐公婆吹传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不仅作为礼俗中的传统乐器与戏曲样态,还承载着客家族群的历史记忆,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争议到共识:非遗研培的再认识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21年 第4期 20-27页
作者:巫宇军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我国非遗保护新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曾引发学界激烈论争,随近年曲艺等表演艺术类非遗加入研培,情况更为复杂。实际上争论各方观点并无实质性冲突,在立论依据以及培训是否可取、非遗能否改变、能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南客家茶歌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8年 第11期40卷 323-323,324页
作者:胡雪莲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汉文化的"显性展现",其在不断迁徙过程中,逐渐与具体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系统化的艺术新形式。本文拟从客家文化及客家民歌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入手,结合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与粤东北客家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类“非遗”保护的政策调整与学科建设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时空》2019年 第3期 60-65页
作者:巫宇军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认为音乐类“非遗”保护的舞台化、表演化、艺术化取向及活态传承等问题至今未能解决,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文化自知。获得文化自知的必由之路是基础研究,但我国“非遗”保护政策未将其纳入保护体系,因此,音乐类"非遗”保护及学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乐·情:音乐学家张振涛学术研究的三重维度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24年 第5期 4-12页
作者:肖艳平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当我们翻开当代音乐学家的论著,细细品读他们的文论,张振涛先生的文字一定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学术之深度,人文之温度,更不失艺术表达之美感。他的风格在那激情四溢的语言与思想中肆意游弋。掩卷之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