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古曲演唱的艺术表现——以杜欢和雷佳的毕业音乐会《阳关三叠》为例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18年 第3期 152-158页
作者:徐文爽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古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曲的演唱不仅需展现演唱者良好的声乐技术,也需彰显其对歌曲创作背景、情境、人物情感的完美融合和把握。本文将以杜欢与雷佳演唱的《阳关三叠》为例,从"声""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转型期客家诞生礼俗的音乐形态考察——以江西省宁都县石上村割鸡仪式为例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16年 第4期 117-122页
作者:肖艳平 胡丹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自秦汉之始直至形成于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1]宋代以后,中国独立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闽台客家民歌旋律形态研究——以《正月闹花灯》《采茶灯》《病囝歌》为例
收藏 引用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 第4期44卷 44-51页
作者:肖艳平 胡丹 张灵灵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客家是一个跨越地理区域的族群,民歌是客家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正月闹花灯》《采茶灯》《病囝歌》是分属于赣闽台地区的民歌,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三首民歌节奏节拍、调式落音、句式、句幅与细部旋律等维度进行分析,发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收藏 引用
《红色文化学刊》2020年 第3期 105-108页
作者:杜思慧 肖艳平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2020年7月14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在抚州市幼专剧场演出,亮相2020年江西省文化强省推进大会文艺精品展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气势磅礴又感人肺腑的视听觉盛宴。整部音乐舞蹈诗共分为六个篇章:"序幕:枪杆子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旋律形态学视域下客家音乐与中原音乐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 第2期40卷 40-46页
作者:肖艳平 杜思慧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从中原南迁的客家族群,长期保持着坚守中原文化的共同心理特征。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旋律形态学等研究方法,将客家核心区域闽粤赣的客家音乐与中原核心区域河南音乐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后发现,两个区域之间的音乐文化上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村落宗族认同下的民间迎神礼俗音乐研究--以赣南会昌县花村迎神礼俗考察为例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18年 第1期 101-108页
作者:肖艳平 肖文礼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央民族乐团 
中国村落结构中的稳定群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宗族连接构成。村民就是在宗族体系建构下的村落中生活,宗族身份是村民日常生活以及参与宗族事物的身份标识。在宗族脉络下的交往,逐渐形成牢固与稳定的宗族文化认同。在村落社会,宗族身份是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南茶乐文化在灯彩艺术传承中的教化作用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8年 第5期40卷 374-374,377页
作者:范婷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诸多文化艺术资源内涵,如果我们对我国整个文化机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赣南茶乐文化与灯彩艺术,实际上,都是艺术机制的重要展现。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内涵价值认知入手,结合赣南茶乐文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南灯彩艺术赣南采茶戏的渊源及传承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8年 第5期40卷 375-375,377页
作者:柯莉娟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31 
赣南灯彩艺术赣南采茶戏,都是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这两种艺术作为客家文化的奇葩,以其简单幽默的语言和轻松活泼的氛围,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而这在当前整个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