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辽宁作协"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凡人的生存寓言与精神史诗——评于晓威中短篇小说集《L形转弯》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06年 第z2期 75-78页
作者:晓宇辽宁大学 辽宁作协 
  如果将当代文学放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大视野中来观看和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当所谓后现代文化符号纷至踏来,文学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宏大的历史化叙事遭受了质疑,文学自身也面临着走下神坛的焦虑,正如陈晓明所说:"当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尔兰画眉
收藏 引用
《辽河》2012年 第10期 4-9页
作者:苏兰朵辽宁作协 
老师很高兴,从书柜里抽出一个蓝夹子。沈莉注意到,夹子的脊背上贴着白胶条,写有陶笛两个字。这样的夹子书柜里还有很多,整齐地排放着,像悬挂在墙上的那些乐器。老师是个整洁、细致而温雅的人。她挑出一张谱子——爱尔兰画眉。名字真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吉光片羽写就生活世象——评袁炳发小小说集《弯弯的月亮》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07年 第3期 72-73页
作者:晓宁辽宁省作协创研部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成为小小说身份的宣言,不但为小小说作了文体上的定位,更将小小说引入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平民”意味着可亲近性,单纯质朴,具有世俗的亲和力,具备大众文化气质;“艺术”则决定了文学品位,而与一般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家“不读”,还是作家“必读”——论“文学性”视角下研究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3年 第5期 41-47页
作者:刘诗宇中国作协创研部 辽宁省作家协会 
讨论文学性问题,首先需要避开一个误区,即“本质”层面的文学性经常无法也无需言说,文学界讨论的文学性常是“策略”上的文学性,即通过“建构”文学评价标准来表达对创作、研究发展方向的意见。这即是强调研究的当下性,让研究与文学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下
收藏 引用
《芳草(青春版)》2012年 第7期 4-17页
作者:谢友鄞辽宁省作协 
一去公安厅何良诸匆匆迈下台阶,钻进文化厅的轿车,心里发愣,神情恍惚,说:'去公安厅。'司机一怔,文化厅的车,常跑省委宣传部、电视台、几大艺术院团、各基层市,从没有去过公安厅。司机觑后视镜,何良诸脸色苍白,丢魂失魄,像个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间与记忆:批评的颠覆——文化批评随笔之九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1年 第3期 80-81,89页
作者:高海涛辽宁省作协创评部 <当代作家评论> 
德里达认为,把结构主义从索绪尔的语音中心论方法中解放出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人类的语音是一切哲学的终极限定(the ultimate sanction)——卢梭的哲学就是如此。这些哲学多少总是把本源与在场的形而上学作为自身的基础。德里达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业题材与城市文学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0年 第5期 42-43页
作者:女真辽宁省作协创研部 
工业题材与城市文学都不是严谨的文学批评概念;但说到工业题材或者城市文学,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以工厂为背景、以工人为主人公,或者以城市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创作。中国的现代城市,大多数与工业化进程相伴。反映工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体制时代的戏仿——评刁斗长篇小说《代号SBS》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08年 第5期 47-49,79页
作者:李保平辽宁省作协创研部 
刁斗的《代号SBS》为后体制时代找到了一个物质化的比喻——SBS。在SBS身上呈现出两个属性:在现实方面,它是与我们齐头并进的当下感受,凸现今天的面貌、声音和质地;在核心方面,它又是一种亘久不变的体制的象征。政治的符号转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撕开我们内心的隐痛——评乔叶的中短篇小说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09年 第5期 78-80,63页
作者:王宁辽宁省作协创研部 
乔叶的名字最早令人熟知于散文。这位出版过多部散文集、见报率相当高的作家一度被媒体称作“青春美文作家”,无论恰切与否,毕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她散文创作的号召力。同样生于70年代的我们,曾经与她一同走过那段懵懂青春,那样美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蛋的土豆
收藏 引用
《中国铁路文艺》2013年 第8期 4-15页
作者:李铭辽宁省艺术研究所创作部 辽宁省作协 辽宁省电影家协会 
1我下乡当知青的地方,村落分布很有特点。房舍就像没娘的孩子,凌乱地被散落在沟壑纵横的褶皱里。拉拉屯大队下面有八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都隐没在茫茫大辽西的丘陵山地中。据说,这就是村子为什么叫"拉拉屯"的原因。能够把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