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功能化聚酰亚胺膜的制备和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化工》2025年 第2期54卷 252-255页
作者:段翠佳 齐迹 郭宇 张姗 吴红梅 陈泓宇 张巧儿 陈赞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300131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采用两步法,利用六氟二酐、3,5-二氨基苯甲酸和二氨基二苯醚进行缩聚,制备了可修饰的聚酰亚胺(PI)。进一步通过接枝方法合成了组胺功能化的新型聚酰亚胺(H-PI)。对制备的PI和H-PI进行了FT-IR和热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组胺成功地接枝到PI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连续搅拌反应釜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收藏 引用
《化工学报》2013年 第12期64卷 4674-4680页
作者:李东娟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基于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针对一类包含未知函数的串级连续搅拌釜式反应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算法。由于所考虑的反应系统具有非线性特性以及未知函数存在于各子系统的方程中,因此,该系统是复杂和难于控制的。为了克服困难,神经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谷胱甘肽比率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光谱性能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17年 第12期38卷 1561-1566页
作者:吴红梅 郭宇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将喹啉和丹磺酰胺两种荧光基团同时引入配体L1,利用L1与锌离子自组装构筑三核锌有机-金属大环化合物H-1(比率荧光探针),实现了对生物分子谷胱甘肽(GSH)的有效识别。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 NMR、ESI-M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H-1对生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锌离子荧光探针(5-(二甲基氨基)-N-(4-(2-(2-喹啉亚甲基)甲酰肼基)苯基)萘-1-磺酰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12年 第7期33卷 790-795页
作者:吴红梅 郭宇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以丹磺酰胺为荧光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Zn2+荧光探针DW1(5-(二甲基氨基)-N-(4-(2-(2-喹啉亚甲基)甲酰肼基)苯基)萘-1-磺酰胺)。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电喷雾质谱研究了DW1对Zn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DW1与Zn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ZnO基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2023年 第10期54卷 10039-10045,10057页
作者:冯效迁 赵艺霖 张启俭 赵永华 王欢 孟庆润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有机污染物是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来源,其排放前的无害化处理十分必要。光催化降解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效、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ZnO是一种廉价、稳定、无毒的半导体材料,是较为理想的光催化剂,但禁带宽度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锌基-类杯[3]芳烃化合物对氨基葡萄糖的识别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第3期55卷 415-420页
作者:吴红梅 郭宇 曹建芳 陈强强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设计合成了一种锌基-类杯[3]芳烃化合物Zn-Lg1,实现了对氨基葡萄糖的高灵敏度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Zn-Lg1对氨基葡萄糖的识别过程与机理.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向Zn-Lg1中加入氨基葡萄糖后,波长423 nm处的吸收峰下降,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脉冲孕育铝铜熔体电极加入方式
收藏 引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第2期32卷 216-219页
作者:张震斌 王建中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为增强电脉冲孕育熔体作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区别于传统脉冲电极加入方式的绝缘套管法.研究结果表明:绝缘套管法可以把电势直接导入到熔体内部,减弱了普通电极加入方法导致的表面效应,明显改善了熔体内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响应面法优化磁性氧化石墨烯吸附亚甲基蓝及其动力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毛纺科技》2019年 第7期47卷 40-46页
作者:单凤君 张婷婷 李淼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MGO进行表征。采用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MGO吸附亚甲基蓝(MB)的工艺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Fe3O4质量浓度、氧化石墨烯(GO)质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鬼臼毒素C-4β位N连接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成药》2015年 第12期37卷 2733-2738页
作者:张志华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文献为基础,综述鬼臼毒素的C-4β位N连接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合成方法、修饰手段,为该类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 第S1期28卷 218-220页
作者:周艳军 张启俭 齐平 蔺岩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分析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促进本校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以整合化工专业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化工专业一些实验项目命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