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汤姆·琼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 第6期 267-268页
作者:张明悦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亨利·菲尔丁(Henry·Fielding)是18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749年,菲尔丁完成了小说《汤姆-琼斯》的创作。《汤姆·琼斯》全名《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社会讽刺小说,是菲尔丁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主义视域下《理智与情感》的喜剧性语言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7年 第6期 59-61页
作者:郝健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影中的台词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影片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影片联系观众并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以影响观众的重要载体。一部电影的语言艺术对整部影片的艺术呈现、情感表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讽刺幽默大师李安对小说《理智与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英语语言解读古希腊文明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年 第2期 177-178页
作者:代小兵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言一直被看作是思想与文化之间的桥梁。文章借助对具有古希腊词源的现代英语词汇的分类与分析,从生活、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再现了古希腊社会金碧辉煌的历史与文化轨迹。有力地印证了语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悠悠长河中无可替代的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收藏 引用
《芒种(下半月)》2013年 第2期 163-164页
作者:孙虹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用语言学理论进行分析。面对一部英语作品,我们不仅要对其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以及社会意义做出了解,更要学会对作者所揭示和刻画作品主题、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各种语言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话剧《故去的亲人》——人物虚伪贪婪面目的绝妙体现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7年 第9期 130-133页
作者:董娌楠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话剧《故去的亲人》具有构思巧妙、笔锋辛辣的艺术特点。运用"突转"的编剧技巧,出人意料的剧情,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把斯雷特夫妇、觉登夫妇四人抛到了尴尬可笑的情境之中,成为对他们虚伪、贪婪面目的绝妙嘲讽,显示了作者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蝇王》:我们在恐惧与罪恶中长大
收藏 引用
《芒种(下半月)》2014年 第4期 154-155页
作者:赵红军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威廉·戈尔丁最杰出,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1983年,戈尔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这样评价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后现代主义解读《送菜升降机》
收藏 引用
《芒种(下半月)》2013年 第12期 81-82页
作者:刘杰辉 张明悦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作者简介哈罗德·品特是著名的英国戏剧作家和剧场导演,品特的早期作品被称为荒诞派戏剧。1930年10月10日,品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普通犹太裁缝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和阴霾笼罩着品特整个青少年时期,二战中的所看、所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广告语言中比喻和双关手法的运用
收藏 引用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12卷 44-45,51页
作者:贾清艳 马锦然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英语广告语言是一种具有鼓动性的艺术语言。比喻和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广告语言如虎添翼,从而达到宣传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喻认知语用的探讨
收藏 引用
《学园》2017年 第18期10卷 147-148页
作者:郭云飞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以多则中文广告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入手,探讨隐喻的语用本质、特征及功能,并结合语用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广告语言中隐喻与言语行为的关系,将广告语篇中的隐喻研究和语用研究结合,为广告语言语行为的研究开辟新途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告语言中的言语行为探究
收藏 引用
《学园》2017年 第17期10卷 131-132页
作者:郭云飞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以认知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广告语言的形式和特征,并结合实例对广告语的内容表达和句法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及言后行为等为广告语言的研究打开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