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吸能锚杆支护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收藏 引用
《煤炭科学技术2025年 第1期53卷 54-64页
作者:肖晓春 徐政茂 樊玉峰 张文萍 李子阳 陈晓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重点实验室辽宁阜新123000 
吸能支护是地下岩体工程领域中用于提高围岩稳定性和避免冲击地压等灾害发生的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吸能支护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使支护体系在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时能够有效吸收或消耗能量,从而减少由冲击载荷引发的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矿用多齿式切削吸能构件及立柱防冲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5年 第2期408卷 224-230页
作者:王春华 程龙 安达 唐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针对液压支架防冲性能弱,遭受冲击地压易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齿式切削吸能构件,分析不同齿宽及不同齿形下各个构件的吸能特性,确定最优方案,将最优方案安装在液压立柱上构成吸能立柱并进行防冲吸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齿形的情况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摆型波理论的防冲支护设计
收藏 引用
《岩石力学工程学报》2013年 第8期32卷 1537-1543页
作者:潘一山 王凯兴 肖永惠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针对当前煤矿支护方面不能有效解决冲击地压防御这一工程难题,分析并指出煤矿支护形式、支护方法上存在的根本问题。基于深部非连续自平衡应力岩体介质的等级块系构造理论,建立一维非连续自应力块系上覆岩体与支护互馈作用的理论模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矿用消波耗能缓冲装置设计及试验初探
收藏 引用
《岩石力学工程学报》2012年 第4期31卷 649-655页
作者:潘一山 肖永惠 李国臻 吕祥锋 李忠华 罗浩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针对采矿支护设备在冲击地压中呈现的损坏问题,利用泡沫金属材料优异的防冲吸能特性,研制一种能够快速消减冲击波、消耗外界冲击能的装置,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室内试验,对装置的预期功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和验证,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试验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岗岩单轴压缩下电荷信号时频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煤炭科学技术2021年 第9期49卷 47-53页
作者:赵扬锋 荆刚 李兵 程传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为进一步研究花岗岩变形破坏的前兆特征,采用自主研发的电荷感应监测系统,获得了花岗岩变形破坏全过程时-频域信息,并设计数字滤波器降噪。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伴随着电荷信号产生,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能量积聚加快,岩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冲击地压矿井巷道支护理论研究及应用
收藏 引用
《煤炭学报》2014年 第2期39卷 222-228页
作者:潘一山 肖永惠 李忠华 王凯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针对现有支护理论、支护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煤矿巷道冲击地压的问题,建立了冲击地压作用下的巷道围岩与支护响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支护刚度和支护阻尼对上覆岩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巷道支护设计的两个新思路,即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钻屑扭矩法测定煤体应力与煤体强度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 第11期36卷 2096-2102页
作者:朱丽媛 李忠华 徐连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通过对钻孔过程中钻杆扭矩及钻屑推力的力学分析,理论上给出了利用钻杆扭矩及钻屑推力判断煤体应力、煤体强度的可行性,提出通过测试钻孔过程中的钻杆扭矩和钻屑推进力来判断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扭矩–推力测试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煤层中气水两相运移的NMRI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 第5期51卷 1620-1626页
作者:潘一山 唐巨鹏 李成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首次将先进的无损检测NMRI成像技术引入煤层中气水两相运移的研究领域,将自主设计研制的、可同时改变围压、轴压和孔隙压的、非磁性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三轴渗透仪置于NMRI成像仪磁体腔中,通过气驱水和水驱气NMRI试验实时观测了气水流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临界CO_2作用下煤体渗透性与孔隙压力–有效体积应力–温度耦合规律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岩石力学工程学报》2013年 第S2期32卷 3760-3767页
作者:孙可明 吴迪 粟爱国 陈治宇 任硕 岳立新 谈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针对我国高瓦斯煤层渗透性普遍差、瓦斯抽采率低的难题,结合超临界CO2具有提高孔隙介质渗透性的特性,通过正交设计不同温度、孔隙压力、轴压和围压工况,对低渗透煤层煤样注入超临界CO2的流动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作用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胞体汽车后防撞吸能器耗能机制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振动与冲击》2024年 第17期43卷 91-99,122页
作者:田立勇 王泽 于宁 何峰 孙宏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为有效提升后防撞系统耐撞性能以满足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车辆被动安全需求,研发了6种正多边形镶嵌的多胞体薄壁吸能器。基于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分析了截面参数和肋板连接方式对薄壁吸能器的能量耗散途径与影响机制;采用ABAQUS数值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