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辽宁师大中文系"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禅与唐代山水诗派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 第6期 226-232页
作者:张晶辽宁师大中文系 
一、“神韵”与禅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山水诗派的创作及其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的欲中之情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 第2期 131-137页
作者:梁归智辽宁师大中文系 
爱情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说白了,性是永恒的主题。性有两个层面:欲和情。欲和情不可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它们是剪不断,理还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情既相逢必主淫”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丁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文史哲》1995年 第5期 88-94页
作者:陆文采辽宁师大中文系 
新时期丁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陆文采丁玲以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艺术探索的旅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启示和深沉的思考。她似乎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走向成熟的艰苦历程的代表。正由于这样,丁玲研究在新时期以来,成了研究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诗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89年 第6期 87-95页
作者:张晶辽宁师大中文系 
一诗乃艺术,禅乃宗教。而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二者交融互渗,结出了奇特之花。诗与禅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诗的禅化与禅的诗化是并存的。而禅对于诗的渗透,除了那种渊静空寂的禅味、禅境外,更多的是禅的思维方式对诗歌创作及诗歌理论的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年来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理论讨论述评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 第1期 261-267页
作者:张晶 白振奎辽宁师大中文系 
近年来,我国思想理论界兴起两大热潮:一是文化热,一是方法论热.在这两股方兴未艾的大潮的冲击力作用下,特别是受方法论热的影响,我国文学史界掀起了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观讨论的热潮.各派论家蜂起,学术观点试争高下,形成了文学史观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墨戏”的美学品格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 第2期35卷 41-46页
作者:张晶辽宁师大中文系 
墨戏是中国绘画美学体中的重要范畴,属于文人画的传统。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文人画家以游戏态度,来抒写当下的审美意兴。墨戏与写意密不可分。在艺术表现上超越规矩法度,创造出新奇的审美意趣,即画论家所谓的“奇趣”、“天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散曲的“当行本色”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 第1期36卷 75-81页
作者:张晶辽宁师大中文系 
散曲被称作“词余”,却并非词之孓遗,而是诗体的又一次革新。散曲的“当行本色”,表现在语言上乃是“贵显浅”,即“意深词浅”;表现在抒情方式上,为明快直捷;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是“曲如赋”,重赋多比,喜用“诡喻”、“博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丁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点上去研究丁玲的创作
收藏 引用
《柳州师专学报》1994年 第4期9卷 27-35页
作者:陆文采辽宁师大中文系 
对新时期丁玲研究现状进行了多侧面评述,指出学术界对丁玲的艺术个性、创作成败和在新文学的艺术地位应作进一步争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反思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8年 第3期 14-19页
作者:王立辽宁师大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悼妓姬文学的情感指向试探──悼祭主题角色人伦关怀片论
收藏 引用
《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 第1期18卷 8-11页
作者:王立辽宁师大中文系大连11602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