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作为中央宏观性、远瞻性顶层设计,是统筹考虑世界工业变革、地区产业转移一般性规律做出的科学方向指引,是新时代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目前发展现状,梳理分析重庆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探讨出经济突围的改善路径。
摘要:农民工具备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他们进则为城市建设的脊梁,退则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与农民工城乡美好生活的密切相关的农民工文化参与状况却并不理想。因此,把握我国农民工文化参与样态,找寻回应性的政策路径以提升农民工文化参与度,就成为加强我国农民工权利保障,推动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建成社会主义美好城乡的战略选择。经数据分析发现,依赖性与分化性并存是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参与的整体之“况”,主客观影响因素的掣肘是农民工文化参与的现实之“情”,乡土情结是萦绕农民工文化参与不变之“魂”。基于此,应当为农民工举“归属感”之旗,营造“亲和性”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幸福感”之功,打造“现代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景;行“在场感”之力,优化农民工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生态。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