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适应水位变化的鸟类生境修复研究——以三峡水库澎溪河大浪坝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2年 第12期38卷 32-37页
作者:陈鸿飞 袁嘉 唐婷 张展菲 袁兴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蓄水后三峡水库带的剧烈水位变化与反季节水淹,导致鸟类生境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衰退,并引发鸟类群组成与空间分布的显著变化。针对适应水位变化并恢复鸟类多样性这一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科学问题,选取澎溪河大浪坝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适应水位变化的三峡库区带碳汇提升设计及效益评估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24年 第6期31卷 19-27页
作者:张展菲 袁嘉 唐婷 陈鸿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 
【目的】三峡库区带受周期性的水位涨及冬季长时间深水淹没影响,碳汇能力遭受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成为三峡库区生态治理的关键议题。【方法】针对复杂水位变化挑战,提出以林塘模式修复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辨识—解构—保护”的城市再野化机遇空间探索——以四川天府新直管为例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24年 第11期31卷 22-30页
作者:金晓东 冯黎 游奉溢 袁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风景园林二所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 
【目的】城市再野化旨在通过限制人类干扰,将城市生态系统逐步归还自然,以恢复其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识别由自然过程主导、具备野性保育或创造新野性潜力的再野化机遇空间,是启动城市再野化过程的关键;而理解这些空间的分布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23年 第4期30卷 10-17页
作者:向羚丰 袁嘉 李祖慧 袁兴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 
【目的】生物多样性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生态基础,无论是在乡村自然景观、生产景观,还是在乡村聚景观中,生物多样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乡村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亟待研究。【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刍议人居环境类学科研究的科学范式——从提出科学问题到设计实践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3年 第3期 149-153页
作者:袁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具有影响机制复杂、理论与实践错位或滞后等特点。学科研究的科学范式构建,关系着人居环境类学科适应未来变革并向其他领域拓展的潜力。从科学问题的内涵、科研与实践的融合、创新路径的探索,以及“选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水敏性设计的城市滨水空间既有建筑改造——以重庆汉丰湖宣教中心为例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2年 第1期 43-48页
作者:袁嘉 向羚丰 李祖慧 欧桦杰 熊森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30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重庆405400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30 
研究针对城市滨水空间既有建筑的水敏性问题及复杂挑战,提出既有建筑水敏性设计的四项策略:多级水敏性圈层设计、水敏性界面调控、水敏性自然植物群设计、立体生境结构设计。基于提出的技术框架,完成重庆开州汉丰湖宣教中心的水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鸟类生境需求的城市湖岸带设计与修复评估——以梁平双桂湖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城市林业》2024年 第1期22卷 43-52页
作者:任璐 袁嘉 伍叶丹 徐秋华 游奉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重庆市梁平区林业局重庆404000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过度开发和休闲游憩等人类干扰导致湖岸带生境的均质化和退化,影响鸟类生存并制约湖泊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以重庆市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对2019年实施“环境-生物-结构”协同设计的湖岸带修复工程4年后的鸟类群及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微地形—植物”协同的三峡库区城市修复设计与评估
收藏 引用
《中国城市林业》2024年 第4期22卷 171-179页
作者:杨柳青 陈鸿飞 游奉溢 钱深华 袁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0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微地形与植物的协同作用是自然河岸带生态系统维持结构稳定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三峡库区蓄水后,其沿岸城市的原有河岸带转变为周期性淹没且水位差极大的带,内地形与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快速衰退,对库区城市的生态安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