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文学系"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影之“镜”到电影之“境”:基于意境说的电影哲学“中国化”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4年 第4期 3-10页
作者:范炜婷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文学系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当我们将意境这一传统学概念移植到电影学界时,不能仅仅将其为一种学范式,而应重它所指涉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并探究这种哲学内涵与电影哲学对接的可能。其中,“境”这一概念指涉的佛教哲学时常使用“镜子”作为关键隐喻。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旭光×范倍×潘若简:遇见大卫·波德维尔
收藏 引用
电影评论》2024年 第1期 26-35,F0004页
作者:陈旭光 潘若简 范倍 韩永生(摄影) 杭浩(摄像) 李文杰(摄像) 李宁(整理) 张宇欣(整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不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5 
一、遇见波德维尔陈旭光(以下简称陈):最早结识波德维尔是2000年左右,当时北京大学出版社要翻译《世界电影史》,我与其他同志一起合作翻译了这本书并于2004年出版,翻译的时候就觉得内容太浩繁、太宏富了,我们几乎是删掉很多内容、章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国电影节的体系创新与中国艺术电影的海外传播新路径——以伦敦华语像艺术节(Chinese Visual Festival)为例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 第1期37卷 42-48页
作者:范炜婷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文学系重庆400030 
伦敦华语像艺术节(Chinese Visual Festival)成立于2011年,其创建的初衷是为了能够让英国观众看到西方主流印象之外的中国。从2011年创办到2020年因疫情原因不得不暂停举办,伦敦华语像艺术节展映的影片类型与题材均称得上多样。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58~1965:艺术性纪录片与大跃进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4年 第4期 148-153页
作者:龚艳 段岚丽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文学系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1958~1965年。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艺术性纪录片作为新的电影样式出现,故事创作以真人真事为根据,很多主演由故事原型人物“饰演”,拍摄手法接近纪录电影。本文将从类型、样式、人物等方面分析其审构成及意识形态植入机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类型的修剪与改写——“十七年”反特片里的性别与主题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年 第5期 7-11页
作者:龚艳 黄琳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文学系 
在"十七年"电影中,反特类型呈现出奇异的形态,银幕上的女性与男性共同构成叙事中的革命者、建设者。性别在"平等"的口号下逐渐模糊,女性被去性别化。而类型上,反特片中"女蛇"——女特务形象恰巧弥补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史蒂芬·桑德海姆的概念音乐剧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 第4期 55-61页
作者:尹迪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重庆400030 
本文以国音乐剧著名词曲作家史蒂芬·桑德海姆的"概念音乐剧"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过程,总结了概念音乐剧理念的主要观点和学特征,通过对其代表作《伙伴们》音乐风格与结构技巧的个案解读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伦本位、情感疗治与民族寓言——日韩疫情灾难片的类型风格解读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0年 第4期 64-70页
作者:鲜佳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文学系 
本文旨在从人伦本位、情感疗治和民族寓言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日韩疫情灾难片的类型特征。虽然与同类型的欧影片存在着血缘关系,但它们在叙事模式、学风格和情感功能上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化特色与民族化风格。日韩疫情灾难片通过选取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奥斯卡电影访谈录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 第2期27卷 68-73页
作者:黄丹 龚艳 范蓓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北京100088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重庆400044 
龚艳(以下简称龚):首先非常感谢黄丹老师接受《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的邀请,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一些电影创作的话题。今天一起受访的还有重庆大学的范蓓副教授,欢迎两位!我们就从今年的奥斯卡开始聊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作为科学:与时间的赛跑
收藏 引用
大学科普》2019年 第3期13卷 31-33页
作者:范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文学系中国重庆 
可以说,电影是20世纪最为惹眼的艺术。当然,可能也是被误解最多的一种艺术。与其他不同介质的艺术相比,电影无法避免地卷入到金钱的漩涡,深深陷入到各种耸人听闻的人事传闻和社会神话之中。人们通常谈论最多的是围绕电影的演艺八卦和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量化的电影史?--格里菲斯与计量电影学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 第3期35卷 38-50页
作者:迈克•巴克斯特 达莉亚•科特洛娃 尤里•齐维安 罗显勇(译)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统计考古学系英国诺丁汉 哈佛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美国剑桥 芝加哥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系与艺术史系美国芝加哥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重庆400044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关于剪辑的历史,特别要探讨的是格里菲斯的文章《电影中的节奏》(1926)所引发的争议。在这篇文章中,格里菲斯提出,电影中的具体场景应该根据导演心目中的具体镜头长度来进行剪辑。格里菲斯坚持认为,在一部模式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