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重庆大学资环学院"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天然气管道的疲劳可靠寿命计算
收藏 引用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7期25卷 133-136页
作者:冯贤桂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重庆400044 
天然气管道在制造过程中 ,由于焊接工艺会产生各种缺陷及裂纹。在天然气波动压力作用下 ,裂纹会发生疲劳扩展 ,导致管道破裂及失效 ,其中以内表面裂纹的影响较为严重。文章研究了天然气管道中的内表面裂纹沿管道径向扩展的问题 ,计算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新的酶模拟体系——催化性金属-有机络合聚合物
收藏 引用
《材料导报》2006年 第12期20卷 100-103页
作者:张新涛 杨明莉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重庆400044 
综述了近来出现的一类新的多孔材料——金属-有机络合聚合物(MOCP)催化功能的设计策略及合成途径。通过配体结构的选择或修饰可得到催化性的孔境或采用适当的合成策略使过渡金属离子保留不饱和位点,结合MOCP孔道对分子的择形和筛分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区河流重大件码头装卸工艺设计
收藏 引用
《水运工程》2009年 第3期 80-84页
作者:缪吉伦 张绪进 王召兵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重庆400015 重庆交通大学西科所重庆400016 
设备的大型化要求更方便、安全、快捷的水上运输方式。在对国内外现有重大件装卸工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山区河流水位、地形条件的特点,比较了几种适用于山区河流重大件运输的装卸工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结构工程师》2003年 第Z1期19卷 495-500页
作者:牛松山 张俊乾 唐光武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400067 重庆大学资环学院400044 
针对多种不同加固方式的碳纤维补强混凝土梁,本文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不同破坏模式,以及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周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碳纤维加固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境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收藏 引用
境技术》1998年 第4期16卷 35-37页
作者:王晓青 顾恒岳 曾励 黄民双重庆大学资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境保护的需要,根据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与组成,运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规划设计了境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该系统各递阶层次的功能与结构,然后详细讨论了实现该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BR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处理技术》2009年 第1期35卷 42-45页
作者:杨建 聂一波 李东伟武汉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 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重庆啤酒厂废水处理工程厌氧池内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经培养成熟后用以处理屠宰废水,研究在室温(30~42℃)的条件下ABR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的运行特性,分析影响ABR反应器对屠宰废水去除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ABR反应器处理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XBee-Pro的矿井安全检测与监测系统的设计
收藏 引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 第2期28卷 207-211页
作者:湛江书 谢晓佳 冯发维重庆大学资环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30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事故多发的现象,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和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得出现有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诸多弊端;为了弥补现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IEEE802.15.4/ZigBee协议兼容的XB...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垭合隧道涌水破碎带灾害防治及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09年 第2期35卷 315-316页
作者:冯卫强 刘超生重庆大学资环学院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对大垭合隧道涌水破碎带进行了注浆堵水处理,通过监控量测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典型断面实时监控,实测数据表明围岩内空变形和衬砌受力都较小,使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得到保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质雷达在薛城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10年 第27期36卷 309-311页
作者:袁地镜 王磊 李亚林重庆大学资环学院 重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重庆市合川区交通局 
对超前预报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简述了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并设计地质超前预报探测技术,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破碎带波形图谱特征的分析研究,证明了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短期地质预报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大豆间作中大豆根系生长及氮磷养分吸收的特点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 第6期27卷 2305-2310页
作者:尹元萍 张雅琼 申毓晗 赵志勇 谢世清 杨生超 梁泉云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永川402167 蒙自市种子管理站云南蒙自661100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设计大豆与玉米3种行比的间作,在红壤田间条件下研究大豆根系性状、氮、磷养分吸收特点和叶绿素值的变化,为探索玉米/大豆科学、合理间作促进氮磷等养分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2种作物根系存在显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