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旨在制备小鼠子宫珠蛋白结合蛋白(mouse uteroglo binbinding protein,mUGBP)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mUGBP蛋白的跨膜结构、理化特性、疏水性等因素,设计出两段多肽,分别与匙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交联后免疫新西兰兔,结果显示其中一个含1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序列(221st~233rd)可用作抗原免疫动物,并成功获得高效价的抗mUGBP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法检测其效价为1:108,亲和层析纯化后Western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并将制备的抗体应用于免疫印迹及人和小鼠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抗体具有特异性,且用该抗体成功在人和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检测到UGBP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并据此预测成功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mUGBP多克隆抗体。
摘要:目的 比较以案例为导向的BOPPPS教学和传统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改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BOPPPS教学模式,最后采用期末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以案例为导向的BOPPPS教学组的学生期末各项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以案例为导向的BOPPPS教学满意,认为对其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论 以案例为导向的BOPPPS教学设计能明显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探测小鼠食管与气管不同位置pH值的大小,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4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测定食管(食管组)与气管(气管组)的pH值。2组小鼠实验前禁食12 h。将2组小鼠解剖并分别分离出食管和气管,距离小鼠中切牙0.3 cm、0.5 cm、0.7 cm做倒"T"切口,利用敏感级精细pH试纸进行测定,记录各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所有小鼠均测定成功,在距离中切片0.3 cm,0.5 cm和0.7 cm处,食管组的pH值分别为(6.10±0.17)、(5.84±0.11)、(5.44±0.11),气管组分别为(7.44±0.11)、(7.19±0.11)、(6.97±0.07)。同距离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和气管的pH值存在差异,不同段的pH值也具有差异性,这为利用pH值辨别食管气管的新型小鼠灌胃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要: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对临床医学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将生理学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合理链接,精选临床病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课时,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改革生理学考核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素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 为HSF1基因敲除鼠探索快速、简单的基因型PCR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两对引物扩增野生型HSF1基因和HSF1缺陷突变基因的DNA片段 ,用PCR仪梯度方案测试最佳退火温度 ,并将所得基因型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比较。结果 野生型仅在 5 6 2bp处有一条条带 ,突变纯合子仅在 377bp处有一条条带 ,杂合子则在377bp和 5 6 2bp处出现两条条带。用PCR方法获得的HSF1基因分析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用PCR方法分析HSF1基因敲除鼠的基因型具有快速、简单。
摘要:背景:非文字智力测验(或非文字智力量表)是龚耀先教授为中国少数民族人群和有语言障碍者所编制的非文字智力量表和跨文化智力量表。现在已有了五少数民族联合常模、汉族儿童常模及55岁以下成人常模。目前缺乏56岁以上老年组常模,而非文字智力测验尤其适合老年群体,在该人群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建立56岁以上老年组非文字智力测验的区域性常模,使我国拥有一套从儿童到老年较完整的非文字智力测验常模。设计:以社区56岁以上健康离退休老人为观察对象。分层抽样,对照研究。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对象:以洛阳市及郊县56岁以上健康离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分层取样,样本接近各区比例。研究对象年龄在56~101岁之间,每5岁为一年龄段,共分8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约200人左右,共1460人。其中男679人,女781人。方法:用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工具和手册,分别对每个人进行认数辨色、分类、填图、填数、接龙和编码测验。得到三个结果:粗分、量表分和智商。主要观察指标:建立了56岁以上老年组非文字智力测验常模。结果:分三种常模,即原始分、离差量表分和离差标准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40名老人相隔1~2周进行重测。
摘要:生理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重难点内容多,授课时间有限。学生反映听课效率不高、课下仍有疑问等情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教学内容更有趣,教学方法更便捷,教育资源逐渐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适合传播的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各有利弊。微课可作为生理学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精准的选题和合理的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对病理生理学现有实验教学在较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显示现象、验证理论的水平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应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涉及: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实验课时设置、实验内容安排以及实验教学的教材、教法和考核方法等内容。
摘要:目的:构建带有人对氧磷酶1(hPONI)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并检测其转染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后hPON1的表达。方法:提取流产胎儿肝脏的总RNA,RT-PCR获得cDNA,设计引物通过PCR获得PON!基因片段,将其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将PON1基因片段切下,插入到质粒pAAV—IRES—GFP的多克隆位点,获得质粒pAAV—PON1-IRES—GF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包装的病毒rAAV—PON1用斑点杂交检测滴度,并用其转染EPCs检测hPON1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pAAV—PON1-IRES-GFP酶切和测序结果完全正确。斑点杂交检测病毒的滴度为1.7×10^10g/mL,RT—PCR结果显示病毒转染EPCs后存在hPON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AAV—PON1-IRES—GFP质粒,包装出较高滴度的rAAV—PON1,并且转染EPCs后可以检测到hPON1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反馈调查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和实施的“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的教学实验。结果学生都能科学地进行“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并能独立自主地统计分析有关实验数据,按论文格式写出有关实验报告。大多数同学认为探索性实验比传统实验好,对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学习兴趣、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均有积极的作用。结论病理生理学“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这一探索性实验改革是成功的,较传统实验效果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