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八大山人的技术表情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4年 第3期 182-187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如果说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〇五)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书愤情绪的艺术家,恐怕没有异议。但是,一旦我们更多地从国破家亡的维度谈论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艺术表情,便可能在技术语言维度忽略了其艺术发展的本体逻辑。事实上,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大山人的技术表情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4年 第6期 178-183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如果说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〇五)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书愤情绪的艺术家,恐怕没有异议。但是,一旦我们更多地从国破家亡的维度谈论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艺术表情,便可能在技术语言维度忽略了其艺术发展的本体逻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什么说“希望或许在陕西”?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3年 第3期 170-175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批评家刘骁纯先生提出“写意主义”的概念,另一位批评家王林又补充了一个“新”字,于是有了“新写意主义”。按照陈孝信先生的总结,“新写意主义”不同于传统大写意的是,“新写意”不仅仅是“写意”,而且是新语境中的创意。严格意义上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最分明处最模糊——关于戴本孝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3年 第2期 188-193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一旦谈到明末清初的艺术家,比如八大山人、弘仁、石涛等,遗民身份与逸民气节等,是绕不过的话题。明亡后,那些绝意不仕的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比如八大山人、戴本孝等人,更是被人大书特书。而且,这样的写作桥段,几乎出现在了我读到的每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瓯香馆的"香"——我说恽寿平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11期 160-165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作为“清初六家”之一,恽寿平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其晚年筑居瓯香馆的“香气”。顺着瓯香馆的“香气”,我们还可以上溯王鉴的染香庵。而围绕染香庵主的故事,又可以加进“清初六家”中,同年且同乡的艺术家——王翚与吴历。之所以要这样,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诗在民间——蓝瑛的意义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3年 第5期 188-193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中国绘画史上,蓝瑛的身份与成就,都有迷离处。原因有二:第一,他的作品,既好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职业画家,又好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却在画史上被重视不够;第二,在标榜士气的明末画坛,由于诗文稍欠的缺陷以及身为杭州人的双重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趣与慈祥——吴历绘画的另一维度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9期 154-157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明末清初的艺术家,虽然有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的孤傲以及渐江(一六一○—一六六三)的孤寒,但以“四王”、吴、恽为代表的“清初六家”中,尤其是吴历(一六三二—一七一八)的笔墨风格已经温柔敦厚。晚明徐渭以来的笔墨戾气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硬着陆”中的恢复与重建——说说赵孟頫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2期 174-177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从形态学进入中国绘画史,就发现它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逻辑一样,每过个百八十年,就有人“文起八代之衰”。文学史上的韩愈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他是我讨论赵孟頫在绘画史上起到转捩作用的理论切口。“转捩”这个词在艺术史写作中常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象高远 情调苍凉——关于王蒙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5期 168-171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不论是"元四家"的排序,还是在元代甚至整个中国绘画史上,王蒙都是极为重要、却又总是不能被排在第一位的艺术家。即便倪瓒说"叔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但王蒙还是不能让人第一时间想起或说到。为什么呢?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寄生到寄主——无根的先锋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10期 105-107页
作者:张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谈论先锋艺术,尤其是国内的先锋艺术,关联到前卫、现代,甚至后现代艺术等概念。这些概念彼此之间也的确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有人以为先锋艺术倾向于将整个社的既定文化规范或政治意识形态及其体制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针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