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族博物馆藏文物的非物质文化特点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2期34卷 70-75页
作者:呼拉尔顿泰.策.斯琴巴特尔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北京100007 
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符号和载体,藏文物脱离其植根的文化环境,就不是完整的文化遗物,文物所负载的非物质性文化乃是它真正的灵魂所在。文物本身因为具有非物质文化特征而充满生命力,而非物质文化又以文物的形式得以保存。二者有机结合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雍和宫的匾额看佛教中国化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21年 第2期 46-47页
作者:刘军北京市佛教协会 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和宫是清朝的皇家寺院,由于地处京畿的先天优势和皇家寺院的特殊身份,其建筑上悬挂使用的匾额,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形制规格高等鲜明特征,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等的完美结合。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雍和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方少数民族树木崇拜及木制器具的禁忌习俗
收藏 引用
《满语研究》2008年 第2期 111-116页
作者:策.斯琴巴特尔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北京100013 
大兴安岭、贝加尔湖周围和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自古以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在这些地域,人们的生活都与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神话传说中有很多森林神话和树木崇拜故事,在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中也有很多与树木和森林崇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历史深处走来 向光明前方走去--北京雍和宫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收藏 引用
《法音》2021年 第6期 47-53页
作者:步应华北京雍和宫管理处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一、固黄图之甲观,绀苑之香林清末学者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这样表述:“雍和宫,在国子监之东,地本世宗邸,改为寺,喇嘛僧居之。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飞阁复道,无非净筵;画壁璇题,都传妙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雍正手书《金刚经》及其佛教中国化实践特色
收藏 引用
《佛学研究》2021年 第2期 238-250页
作者:刘军北京市佛教协会 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正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系其亲手抄写为母亲祝寿的写经作品。以手抄经书的方式为母亲祝寿,是其孝心的独特表达,也是当时佛教备受尊崇和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具体体现。该作品反映了佛教孝道思想与儒家孝文化的融合,反映了佛教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杨仁山居士对振兴晚清中国佛教的贡献
收藏 引用
《法音》2022年 第5期 65-69页
作者:步应华北京雍和宫管理处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从汉至清,中国佛教一路跌跌撞撞、兴衰起伏。到了晚清,又进入了一个明显的低谷期。于大的环境来讲,列强环伺,国势颓危,朝野抱守“老大中国”思维定势闭关锁国,被坚船利炮打开大门之后才发现,原来天朝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已落后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中央政府管理之下的活佛转世
收藏 引用
《法音》2022年 第1期 35-39页
作者:步应华北京雍和宫管理处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藏传佛教作为中国佛教三大支系之一,除具有宽广深厚的佛教共性之外,还有着因其特殊历史文化渊源、宗教情感体验、法脉传承轨制和信教群众需要而形成的鲜明个性。活佛转世,就是其鲜明个性特征中的一个显例。活佛转世的由来,最早要追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安法师: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
收藏 引用
《法音》2021年 第1期 6-10页
作者:步应华北京雍和宫管理处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一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佛教史"中分为二期",一为两晋南北朝的输入期,二为隋唐的建设期。当然,梁先生不是一刀两断式的切分,他补充说"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参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诡异人“亚洛丁”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2015年 第4期 76-76页
作者:牛颂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电影《成吉思汗的宝藏》继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签约担任艺术总监后,阿维·阿拉德又签约担任制片人,他是目前全球累计票房最高记录的保持者,其《复仇者联盟》、《蜘蛛侠》、《X战警》系列电影都广为各国观众所喜爱。阿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照一隅真国宝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2015年 第9期 76-76页
作者:牛颂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那年拜访启功先生,是为了编辑纪念北京雍和宫对外开放20周年的一本专辑,要请先生题写刊名"心系雍和"。走进北师大小红楼启功先生的寓所,印象里就是间墨香清新的书房。只见靠墙是一排两米多高的书架,线装古籍和琳琅满目的书组成一面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