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方向盘”模型:中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有效提升的路径
收藏 引用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 第29期38卷 28-31页
作者:卢青青 吴晗清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的一种专业自我认知,对教学工作有重要影响。通过自编问卷对某市三中学27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总体较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年龄、教龄、任教年级、教科目以及学历水平上均有显著性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生化学预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2016年 第17期37卷 44-49页
作者:吴晗清 杨小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则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北京市2示范高中的2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预习很有必要,但很少有预习的习惯;在元素化合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实践——以“盐类水解”为例
收藏 引用
化学教学》2015年 第10期 35-38页
作者:周旸 张霄 吴晗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37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微课是基于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将精细处理后的知识点或小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5~15分钟的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课程形式灵活、课程内容多元的优势。以"盐类水解"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微课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生化学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年 第23期41卷 70-76页
作者:吴晗清 苏鑫 孟博研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100037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基于已有研究和实践调查,提出化学人文素养的三维模型,即"知""信""行"。"知"包括人文知识与价值传承,"信"包括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行"包括健康生活与社会责任。以此模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ATDE的项目式化学教学模式探析——以“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为例
收藏 引用
化学教学》2019年 第2期 36-40页
作者:吴晗清 孙年冬 李琳娜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100037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基于ATDE(问想做评)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融合了ATDE模式和项目式教学,将其应用于高中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基于ATDE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纵向上把教学线索分为两类,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学探究性实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年 第3期41卷 78-82页
作者:吴晗清 李世玉 何维祥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100037 
将北京市某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层次相同的96名学生分成2个数目相同的样本,即参加了一学期化学探究性实验选修课(有经历)的和没有参加(无经历)的学生。利用自编量表和测试题,测试结果显示:有经历者解决问题能力高于无经历者;2类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HPS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原电池”为例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2017年 第19期38卷 9-13页
作者:张霄 丁邦平 吴晗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37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37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北京100048 
以“原电池”教学为例对HPS模式进行探讨,指出教学设计要基于教师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正确理解;教学素材要甄选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史实;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化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 第3期 9-11页
作者:王磊 黄燕宁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100048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论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特点,及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单元教学设计能促使教师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从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向关注学生观念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中优秀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个案研究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2020年 第27期 34-37页
作者:吴晗清 李琳娜 夏国俊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48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重庆409000 
化学实验设计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9名优秀初中生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学生对猜想与假设、结果预测不够重视,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不够严谨,难以兼顾创新性与可行性,未养成书写实验报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子结构发现史”中科学要素剖析及教学反思
收藏 引用
化学教学》2016年 第4期 33-36页
作者:张霄 马薇 吴晗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37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科学要素是科学发现过程中必然涉及的因素,其中包括观察、假说、实验、理论等。以"原子结构发现史"为例,原子结构的确立历经理论探讨、实验探究、模型确立三个阶段,体现了观察是建构与检验假说的基础;假说是解释、预测现象以及指导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