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学步儿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的依恋表征与控制行为:婚姻质量及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2018年 第3期41卷 565-571页
作者:刘斯漫 王争艳 张莹 江群 张茜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采用追踪设计,以北京市94名学步儿及其母亲为被试,系统考察学步儿期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的依恋表征对控制行为的影响,以及婚姻质量、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过度投入/未解决的依恋表征对3岁时的强制性控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学报》2022年 第7期54卷 799-812页
作者:成童 程南华 王美芳 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儿童早期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影响个体中央执行功能的发展,而个体中央执行功能所表现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通常反映出个体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了学步期儿童焦虑对其学龄前期创造力的长时影响及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婴儿期母亲将心比心对儿童5岁共情的预测:母亲陪伴总时间的调节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年 第2期35卷 157-166页
作者:张青 刘婷婷 刘斯漫 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使用追踪设计,以68对母婴为被试,探讨母亲养育质量、陪伴时间影响儿童共情发展的机制。在婴儿期(9、14个月)评估母亲将心比心并调查母亲每周陪伴婴儿的总时间与母亲参与的互动时间;在儿童5岁时,采用"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范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电视时间与婴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收藏 引用
《学前教育研究2018年 第11期 15-26页
作者:卢珊 崔莹 王争艳 李亚庆 郭文婷 梁熙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采用追踪设计,利用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婴幼儿14~25个月的电视接触时长,利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和《婴幼儿社会-情绪性量表》评估婴幼儿14~25个月语言发展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由此考察看电视时间与婴幼儿语言以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五年儿童与健康相关政策研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基于四省“十三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的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年 第2期32卷 283-292页
作者:丁一芸 马福云 王争艳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4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本研究北京市、上海、江苏省、广东省四个经济发达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收藏 引用
《卫生职业教育》2020年 第18期38卷 152-155页
作者:左玉婷 卢珊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301830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及特点,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4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6—2019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2019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16—201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